“近年來,我們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方針,積極探索執法與服務相統一、守底線和促發展相結合,幫助引導企業自覺守法,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024年12月24日,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趙群英在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趙群英介紹,在加強源頭預防方面,2024年以來,生態環境部積極運用污染源自動監控非現場監管數據和排污許可數據庫,共向1.1萬余家重點排污單位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單位,推送自動監測日均值超標預警信息3.7萬余條。通過“污染源監控”微信服務號,向3.9萬家企業實時開放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異常等數據查詢功能,幫助企業及時關注自身排污狀況,確保穩定達標。這些預警信息集中在事前防范階段,有效提醒企業主動采取措施,減少違法風險。

  “我們著力抓主要矛盾,對弄虛作假、偷排偷放等嚴重違法問題依法嚴懲,對輕微違法企業依法實施不予處罰,給予適度的容錯空間?!?趙群英介紹,今年10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實施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不予處罰的通知》,指導各地規范行使裁量權。

  2024年,全國共實施生態環境輕微違法不予處罰案件1萬余件,免罰金額15.5億元。同時,指導各地落實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將信用好、風險低的企業納入正面清單,原則上以非現場監管為主。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各地納入正面清單企業5萬余家,對正面清單企業開展現場檢查次數同比下降17%。

  趙群英介紹,生態環境部修訂印發《生態環境行政執法文書制作指南》,大力推進說理式文書,通過向當事人詳細說明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依據以及對當事人陳述申辯、聽證意見的采納情況,以“執法”來“普法”,以“理”服人,提高執法說服力和公信力。

  趙群英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秉持依法依規監管執法的思路,大力推行“普法宣傳—教育引導—告誡說理—行政處罰—監督整改”漸進式執法模式,全面強化“事前積極預防、事中審慎考量、事后引導整改”全過程執法服務,為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提供有力法治支撐。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據治理、數據要素×專業服務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