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西安市司法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論述,扎實推動西安市政法機關服務高質量發展“兩行動、兩措施”落地見效,聚焦市場主體急難愁盼問題及法治需求,以強化制度建設、執法監督、法律服務、普法宣傳為抓手,持續探索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新路徑,不斷增強企業群眾法治獲得感和滿意度,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大優化”。

  強化制度保障護企

  筑牢公平競爭“壓艙石”

  夯實制度基礎,統籌重點領域立法。加強從法律制度層面破題,涉企立法項目注重優化營商環境,充分聽取企業意見建議。通過在各類媒體公開征求意見、走訪立法事項的利益相關方、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開展調研等形式,確保社會公眾有序參與政府立法活動。在審改《西安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草案)》過程中,多次走訪涉及科技金融、技術研發和孵化、科技成果轉化等各領域的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開展《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建設促進條例》立法調研過程中,深入國際港務區走訪駐區企業、單位和法律服務機構,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調研。督促起草單位對《西安市會展業促進條例(修訂草案)》開展公平競爭審查,嚴把草案審查關,防止影響會展行業公平競爭條款進入草案。提前介入優化營商環境立法項目的調研起草,推動《西安市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規定》按照法定程序和立法目標順利出臺。

  嚴把文件審查,助力營商環境優化。對涉及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將起草部門是否進行公平競爭審查作為形式初審必備要件,將是否有利于促進公平競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合法性審查的重要標準,審核中發現凡是文件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但起草部門未進行公平競爭審查的,一律退回要求補正,凡是存在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內容的,一律不予通過。今年,累計組織市政府法律顧問全程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21次,對233件重大行政決策、行政規范性文件和市政府涉法事項進行合法性審查,主動為市場主體打造寬松有序的營商政策環境。

  抓實專項清理,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及時推進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評估和清理,結合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實施情況,以及民法典、行政處罰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行政許可法、外商投資法等法律法規最新修改情況,及時組織全市相關單位對政府規章和行政規范性文件開展專項清理,修改、廢止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35件,確保制度規范始終滿足預期、適應形勢、保持活力,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堅實制度保障。

  加強執法監督惠企

  守好依法行政“生命線”

  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全面提高執法能力。優化城市管理、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生態保護等七支市級執法隊伍與城六區、開發區的管理體制和責任,制定執法事項清單2512項。市區兩級城管部門分別成立執法督察委員會,組建專門執法督察力量,持續加大對城管執法隊伍和執法人員不文明、不規范執法等行為查處力度。編印市場監管領域《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和《部門聯合抽查事項清單》,規范各執法單位對企業的檢查頻次、方式和監管內容,實現檢查數據互認、共享。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建立線索移送、案件會商、聯席會議機制等工作機制,市市場監管局與司法機關共建“行刑銜接聯絡工作站”“行刑銜接食品檢驗實驗室”,解決了有案不移、有案難移、以罰代刑等問題。

  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創新推行柔性執法。加大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印發《西安市行政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梳理形成突出問題整治清單,有效清理行政執法頑瘴痼疾。推廣運用說服教育、勸導示范、警示告誡、指導約談等非強制執法方式,公安、住建、城管、交通等重點執法部門分領域制定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從輕處罰和減輕處罰“三張清單”,不斷拓展免罰和減輕處罰范圍,努力做到寬嚴相濟、法理相融。未央區發布“首違不罰”目錄清單,涉及道路安全、城市管理等七大領域的100項違法行為,著力打造更加親民親商的包容審慎監管執法環境,今年以來共辦理“首違不罰”事項1642件,累計免罰金額50萬元以上。

  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持續提升執法質量。常態化開展行政執法案卷監督檢查活動,采用隨機抽查、現場提問、實地檢查、網上核查等方式,開展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檢查評估工作。修訂《西安市特邀行政執法社會監督員管理辦法》,鼓勵社會公眾、媒體等參與執法監督活動,不斷加大社會監督力度,提高行政執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推進“互聯網+監管”新模式,在市場監管、城管、住建、人社、交通5大領域率先建成行政執法辦案系統,接入行政執法監督功能,通過掌上移動執法實現執法全過程記錄、執法文書線上制作、證據材料統一管理等全鏈條功能,打通“互聯網+監管”系統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業務協同及數據共享,有效預防和解決行政審批與實際監管脫節問題,實現審管高效聯動銜接。

  優化法律服務強企

  打造營商環境“金名片”

  發揮行政復議職能,化解涉企行政爭議。聯合市發改委、市工商聯印發《西安市行政復議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通過到企業走訪、面對面溝通、召開協調會等方式,充分保障企業的參與權和表達權。在部分區縣設行政爭議化解工作站,在基層司法所設行政復議工作站,加強涉企行政復議咨詢宣傳功能,做到涉企爭議及時處置、及時反饋。構建“案前調解、案中協調、案后疏導”的涉企爭議全過程調解模式,推動行政復議工作效能向案前、案后充分延伸。2024年前三季度,受理涉企業復議案件184件,審結98件,調解29件,調解率30%;化解涉企行政爭議案件46件,調處成功30件,涉案金額約6168萬元。

  發揮法律服務職能,提高服務企業水平。出臺公證行業穩經濟促發展利企便民舉措,為中小、涉農及高新技術等企業減免公證費。截至11月,共辦理涉企公證19824件,減免公證費612.8萬元。推出120項公證事項、24小時出證清單和67項“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等事項清單,簡化辦理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發布《企業合規與公司治理的公證法律服務指引》《知識產權全周期保護公證法律服務指引》《企業IPO上市公證服務指引》等6個服務企業創新產品,為企業發展解決后顧之憂。成立11個律師服務團為350個市級重點項目提供法律服務,加強對省市重點項目法律服務工作。提升涉外法律服務質效,收集整理全市涉外法律服務典型案例69件,形成了《外經貿企業法律服務工作座談會法律問題匯編》等研究成果,累計為77家企業的147個法律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發放《中亞五國投資合作指南》《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投資合作指南》《涉外法律服務典型案例匯編》等資料2000余冊。

  發揮糾紛調解職能,健全矛盾化解機制。加強營商環境多元矛盾糾紛化解,針對性開展涉企矛盾糾紛、風險隱患排查化解工作,促進涉企糾紛及時解決、高效解決、源頭解決。立足涉外商事糾紛調解業務,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聘請40余名境內外專家學者、律師等擔任商事調解員,儲備優秀涉外商事調解員力量,主動融入示范區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市域商事糾紛化解市場實際需求,開展商事調解試點工作,先后推動指導設立西安市天平商事調解中心、西安市融合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截至12月上旬,2家試點組織接待當事人咨詢約3800人(件)次,受理商事糾紛案件2488件,調解成功320件,其中司法確認121件,調解協議標的涉及金額約6.4億元,用實際行動化解市域商事糾紛,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

  加大普法宣傳興企

  激活企業發展“強引擎”

  壓實普法責任,聯動普法“暖心護企”。堅持把加強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普法產品供給納入“八五”普法規劃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重點工作,將相關法律法規納入法治政府建設應知應會內容,推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在全市黨政機關建立“三單兩書”制度,向各級黨政機關發放重點工作普法提示單17份。先后制定印發《關于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百日攻堅專項法治宣傳”活動的通知》《關于持續加強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法治宣傳教育的通知》,多形式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法律法規宣傳400余場次,不斷提升市場主體和群眾對營商環境法律法規知曉率和認知度,切實幫助企業提高防范法律風險能力。

  對接企業需求,精準普法“更合胃口”。在西咸新區設立“秦創原法治賦能保障中心”,聚焦科創企業發展需求,突出法治宣傳服務,為科創企業、創業團隊提供多樣化、協同化、全周期的法治服務保障。舉辦“知識產權保護實務論壇”,開展“與法同行”新媒體普法大賽進企業、民法典進企業、“兩行動、兩措施”送法進企業宣講會和座談會等活動,護航企業行穩致遠。建立“法企對接”機制,拉近依法惠企的距離,通過送法上門、座談交流、成果分享等形式,為企業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防范法律風險提供法律意見,解決了涉外企業遇到的法律“癥結”,打通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堵點”。

  創新普法方式,云端普法“觸手可及”。利用“法治西安直播間”開展“云端普法進企業,依法護航助發展”普法直播,對企業合規管理與風險防范、知識產權申請與保護、涉外法律服務及科技成果轉化等主題進行系統剖析,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進行詳細解讀,惠及2000余家企業。開設“走出去”涉外普法專欄,先后推出涉歐盟、東盟、美國、日本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對外投資合作指南,增強了涉外企業走出去的底氣。全市司法行政系統新媒體矩陣推出“法治伴企行、普法暖企心”線上普法欄目,以企業發展、合作經營等企業法治需求為切入點,邀請知名律師、法學專家、企業法務等通過以案釋法、法治講堂等方式,開展惠企普法宣傳,用法治護航轄區企業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西安市司法局將繼續踐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緊扣企業發展需求,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職能優勢,強化主動服務意識,持續培育營商環境“法治沃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貢獻法治力量。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據治理、數據要素×專業服務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