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深圳公布了2024年深圳發展改革十件大事,涵蓋經濟運行調度、產業創新、新基建、招商引資、營商環境、民生保障等多個方面高質量發展的亮點和成效。
十件大事具體包括:
一、高位攀登向上向好,增速位居一線城市前列。深圳堅持跑起來、搶時間、爭一流,加強經濟高頻監測,實施高效運行調度,接續出臺促進經濟運行“開門好”等三批次60條穩增長措施、市級負責同志掛點服務骨干企業方案。加強對重點工業企業和項目服務保障,推動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始終保持在1/3以上。建立健全服務業“統籌+分籌”工作機制,牽頭制定專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方案并推動現代工程服務業、法律、檢驗檢測、知識產權、廣告等各專項領域政策出臺實施。全市經濟發展高位攀登、向上向好,預計順利完成全年經濟增長主要目標任務,經濟總量保持全國第三。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新動能更加充沛,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1.5萬億元、占GDP比重接近45%。
二、投資消費“雙輪”驅動,固投規模有望再上新臺階。深圳落實“保雙算、保投產、保續建、促新開、強儲備”要求,召開重點項目投資總指揮部及分指揮部協調會議600余次,高質量舉辦3批次新開工項目集中啟動活動,累計新開工項目717個、總投資超6900億元,其中社會投資占比超60%,西麗樞紐及軌道五期9條市內線路全部開工。10個納入國家“十四五”重大工程項目進展順利,84個省重大項目、897個市重大項目分別完成投資約1200億元、4000億元,均超額完成年度計劃。印發實施促進消費投資良性循環24條措施、“兩新”整體行動方案,大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完成41公里老舊供水管網改造、1264臺電梯更新加裝、9935臺套醫療設備更新,全年設備工具購置投資增長50%以上,推動汽車報廢和置換更新超9.9萬輛、家電換新177萬臺、智能家居消費215萬件、家裝改造超4.7萬戶,撬動銷售額超650億元,“真金白銀”惠及廣大消費者超千萬人次。
三、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獲批各類政策性資金超千億。深圳制定實施政府投資資本金注入項目管理辦法、從嚴從緊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方案,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和放大效應。出臺促進民間投資20條措施,積極穩妥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圍繞能源、交通、水利等重點領域持續加大向民間資本推介力度,已推介項目23個、投資額1260億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緊盯國家政策導向全力謀項目、引資金,篩選申報符合上級支持方向重點項目,加大政策性資金爭取力度,促成資金到位超千億元,其中專項債資金751億元、中央預算內資金155億元,均創歷史新高,“兩重”和“兩新”獲批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69.2億元,申報發行REITs規模超100億元,有效帶動存量資產盤活。2024年12月25日,深圳獲國家授權開展專項債“自審自發”試點,將進一步提升未來重大項目審核效率和資金保障力度。
四、晶圓產能翻倍增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和增速創新高。深圳出臺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系列政策,新落地或意向引入相關企業近30家,目前已有集成電路企業超650家,覆蓋設計、制造、封測、設備和材料全產業鏈條。集成電路制造短板加快補齊,華潤微一期、方正微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在建制造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近千億元,建成制造類項目晶圓產能近20萬片/月、較2023年實現翻倍增長。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深圳綜合平臺建成通線,匯頂科技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聲波三維指紋傳感器芯片,填補本領域國內空白。預計全年集成電路年產業規模達2564億元、增長26.8%,規模和增速創歷史新高。
五、組建專屬產業辦公室,醫藥產業實現兩位數增長。自2024年9月市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辦公室成立以來,全市新注冊藥械企業175家、注冊資本達19.1億元。制定全鏈條支持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國家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全面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中心揭牌成立,新獲批組建國家分子藥物制造業創新中心,一批項目取得科學研究進展。4款三類創新醫療器械、4款創新藥國內獲批上市,翰宇藥業減肥注射液獲美國FDA上市批準。出臺創新藥品與醫療器械應用推廣措施,組織11場藥械院企對接會,助力企業開拓市場。預計全年醫藥產業規模達550億元、實現兩位數增長。
六、轉動能:千站超充如期建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深圳發布數字能源先鋒城市規劃和電力充儲放一張網2.0,推出6項超充地方標準,建成投用超充站1002座、充電樁超41萬個,在全球率先實現超充站、充電槍數量全面超過加油站、加油槍。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新型儲能產業中心,參與制定電化學儲能國際標準20余項、國家和行業標準80余項,欣旺達鋰離子電池、貝特瑞硅基負極材料等項目建成投產,儲能產業規模連續3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持續加強更多新能源技術創新和場景融合示范應用,累計建設光儲超充車網互動示范站100座,V2G車網互動站151座,虛擬電廠管理平臺3.0實時可調負荷達84萬千瓦、相當于14萬戶家庭用電需求,助力城市能源體系加快綠色轉型,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七、算力資源布局充裕,加速打造1200個低空起降點。深圳堅持把新基建作為優化投資結構、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增強長遠發展后勁的重要抓手,以更加積極進取的作為全力推動各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算力設施布局領先全國,鵬城云腦Ⅲ獲批建設并納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序列,建成投用河套、前海算力中心和智慧城市算力統籌調度平臺,打造“一超多強總調度”算力體系,已建成和在建算力規模超50EFLOPS,規模位居全國前三。出臺深圳低空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發布全球首個低空智能融合系統SILAS先鋒版,規劃建設三維風洞,實現120米以下空域5G網絡連續覆蓋,累計建成低空起降設施443個,到2025年將建成1200個起降點,構建起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起降設施網絡,為“天空之城”插上“騰飛之翼”。
八、立足灣區面向全球,內外聯動投資合作結碩果。深圳主動對接境內外優質資源,成功舉辦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專場招商推介會,以及數字能源展、高端醫療器械展、灣芯展等行業風向標重點展會,吸引參展企業1300余家,推動廈門建發華南總部、稀土集團創新總部等13個重大項目落地建設,注冊資本額143.5億元。堅持上門招商,多次赴歐洲、香港、上海等地集中拜訪跨國公司,推動本地外資企業增資擴產,西門子醫療追加投資超10億元。著力增強內外聯動,印發深圳都市圈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拓展產業協同發展的戰略縱深,深化與港澳務實合作,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貿合作,支持企業在海外布局生產基地、倉儲基地、營銷網絡。全年境外投資備案項目數1126個、中方投資額117億美元,分別增長18%、8%。
九、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民營企業超260萬家。深圳堅持將一流營商環境作為城市的最核心競爭力,出臺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標準優化提升工作方案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統籌抓好放寬市場準入24條措施落地,推動外商獨資醫院、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等試點獲批,落地23個“高效辦成一件事”,新增51個事項“免申即享”,全市100%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連續3年獲省營商環境評價第一檔首位。成功舉辦全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現場會,促成民企與服務出海專業機構達成合作意向超50家次。全市民營企業數量超260萬家、增長10萬戶以上,7家深圳民企入圍世界500強、27家上榜中國民企500強,40家成為廣東省民企100強。全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20%以上,占深圳進出口總值約70%。
十、五大領域民生項目占政府投資比重超38%,著力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全年在教育、醫療、文體、民政、保障性住房五大民生領域安排市區兩級政府投資項目1325個、年度投資計劃509.9億元,占政府投資比重達38.5%,成功入選國家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試點城市。獲批79個“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659億元,躋身國家第一批建設城市行列。糧食儲備堅實可靠,建成西部糧食儲備庫、寶安糧庫二期,糧食儲備規??蓾M足全市8個月消費需求,成品糧可滿足全市3個月消費需求。保供穩價有序推進,完成管道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持續加強重要商品價格監測和市場調控,糧油肉蛋奶果蔬等民生商品供應量足價穩。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民營經濟、產業發展、數字企業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