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浪潮中,2024年無疑是數據資產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數據資產化在政策法規、技術創新、市場交易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國家和地方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為數據資產的管理、交易和應用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如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計算等,為數據資產的價值挖掘和安全保障注入了新的活力。數據交易市場更是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預計到2025年中國數據交易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840.9億元人民幣。這些重大事件不僅見證了數據資產化的飛速發展,也為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筆者精心盤點2024年數據資產化領域的大事件,以展現這一領域的輝煌成就與發展脈絡。


事件一:
國家數據資產化相關政策文件密集出臺


2024年是國家數據資產化政策落地實施的關鍵年份。特別是《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標志著數據資源正式納入會計體系,成為企業資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隨著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聯合印發的《“數據要素X”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及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加強數據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發布,數據資產化的政策框架體系逐步健全。這些政策不僅明確了數據資產化的目標和路徑,而且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措施和保障措施,為數據資產化的推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

image.png


事件二:
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啟動


2024年2月19日,國家數據局正式發布了《關于開展全國數據資源調查的通知》,標志著我國數據資產化進程邁入新階段。此次調查范圍廣泛,不僅涵蓋了政府端的公安、工信等部門,也深入企業端,涉及各類企業及數據相關機構。摸清數據資源底數,是挖掘數據要素價值、推動其高效利用的重要前提,通過全面、精準的調查,能夠為后續科學制定數據政策、合理規劃產業布局提供有力支撐,同時也為數據要素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依據。


事件三:
全國首份《“數據要素×”行業市場預測與投資研究報告》系列報告發布


2024年2月,國脈集團與子公司湖南國脈原道聯合研發并發布《“數據要素×”行業市場預測與投資研究報告》系列報告。該系列報告以1(總體報告)+12(產業報告)+57(重點應用場景)的形式,對“數據要素×”進行了開創性的定義與探討,追溯其發展歷程,并深入剖析其在系統研發中的多方面應用,為數據要素×的現狀和價值提供了總結,為其未來的研究和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政府、投資機構、企業、科研單位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智慧成果。


事件四:
多部數據資產關鍵性法律法規的出臺與實施


2024年3月2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布的《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規定》顯著放寬了數據出境的條件,為數據資產的全球化流動提供了有力支持。6月10日通過、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明確了數據在收集、存儲、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要求,有效提升了數據資產的安全性。9月30日全文公布的《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作為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重要配套規定,將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進一步細化了數據安全管理的要求和措施。這些法律法規的密集出臺和實施,不僅為數據資產化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也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事件五:
2024年全國“數據要素×”大賽開展


2024年5月至10月,由國家數據局等15個部門共同舉辦了首屆全國“數據要素×”大賽,吸引了超1.9萬支隊伍、近10萬人參賽。有效推動了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超過65%的參賽項目融合利用了公共數據資源,超50%的企業有購買或交換數據的行為,體現了公共數據引領作用和數據流通趨勢。大賽聚焦12個行業和領域設置賽道,評選出的一批數據要素開發應用解決方案,為各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模式,展示了數據要素在多領域的創新應用。此次大賽促進了數據產業創新項目落地生根,加強了政府決策、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智能化升級,也十分有利于數據資產的價值實現和數據企業的發展。


事件六:
24家數據交易機構發布互認互通倡議


2024年5月26日,在國家數據局推動下,24家數據交易機構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聯合發布《數據交易機構互認互通倡議》,其內容主要包括推進數據產品“一地上架,全國互認”、數據需求“一地提出,全國響應”、數據交易“一套標準,全國共通”、參與主體“一地注冊,全國互信”。這一倡議的提出,旨在打破地域壁壘,提高數據流通和交易效率,降低合規流通和交易成本,激發數據要素市場活力。標志著我國數據交易機構開始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


事件七:
全國首個數據資產交易市場試運行


2024年6月28日,上海數據交易所正式啟動全國首個數據資產交易市場的試運行,該市場構建了包含登記、估值、交易、披露、處置等關鍵環節的數據資產交易制度體系,為數據資產交易提供了全面的規范和指引,有效破解了長期以來數據資產交易市場制度不完備、估值體系不完善等難題。試運行推動了數據資產與金融要素的深度融合,為數據資產的流通和價值實現搭建了重要平臺。當前,已有多家金融機構與上海數據交易所合作,依托DCB數據資產橋等基礎設施,已落地多個企業數據資產貸款實踐案例,授信金額突破1億元人民幣。


事件八:
《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首次被認定具有司法效力


2024年6月18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一起涉及《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司法效力的糾紛案件作出二審判決,《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首次被認定具有司法效力,可以證明數據集來源合法、享有相關財產性利益。在目前數據權益相關立法缺失的情況下,該案作為數據領域首例公開的不正當競爭案例,在數據利益保護、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的數據確權方面具有借鑒意義;更重要的是,為數據產品轉化為數據資產奠定了基礎,有助于推動數據資產化進程,促進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保障數據在流通和利用中的權益,對整個數據資產化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事件九:
全球首個數據資產管理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2024年7月,由我國主導,聯合多國共同制定的數據資產領域國際標準《資產管理數據資產管理指南》(ISO55013:2024Assetmanagement—Guidanceonthemanagementofdataassets)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布,有助于企業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數據資產,提升了中國在全球數據資產管理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該標準提供了全球范圍內適用的、系統全面的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南,涵蓋數據的定義、收集、存儲、分析、使用、保護等各環節,為數據生命周期管理、數據質量管理、數據安全與保護等提供詳細實施指南和方法工具。


事件十:
全國最大筆數據資產價值評估完成


2024年7月31日,浙江連信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對“洞見人和大模型”數據資產組合3.65億元的價值評估。此次評估按照《數據資產評估指導意見》,從多維度選擇合適方法,建立了全面清晰的數據資產價值體系。作為全國最大筆數據資產價值評估,它彰顯了數據資產的巨大價值,激勵更多企業重視數據資產化,對推動數據資產化進程、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也讓市場看到數據資產在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中的潛力,為數據資產的交易、流通等提供了參考和信心。


事件十一:
全國首張數據資產入表保險單落地


2024年8月,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政府與天道金科、太平科技保險共同啟動“數據資產入表保險”試點探索工作,頒發了全國第一張數據資產入表保險保單。該保險單針對企業數據資產入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進行保障,企業一旦入表失敗,將獲得相應理賠,有效降低了企業在數據資產化過程中的風險成本。這一舉措不僅增強了企業對數據資產化的信心,也促進了數據資產化的廣泛應用。


事件十二:
數據資產入表在各行業涌現


2024年眾多企業成功實現了數據從“資源”到“資產”,再到“資金”的轉換,為數據資產的價值挖掘和商業化應用開辟了新路徑。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到交通物流、金融、零售、通信等多個行業,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將數據資產作為重要資產進行披露和管理。截至2024年10月30日,三季報共有54家A股上市公司將“數據資產”計入資產負債表,涉及總金額150740.16萬元。同時,行政事業單位也積極探索與實踐數據資產入表,如青島市城陽區相關行政事業單位實現了數據資產“確權—資源登記—評估—資產登記—入表”全流程貫通,為其他地區的行政事業單位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凡本網注明“來源:國脈電子政務網網” 、“來源:國脈原道”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國脈電子政務網(本網另有聲明的除外);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與本網簽署相關授權使用協議的單位及個人,在授權范圍內使用時應注明來源。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營商環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民營經濟、產業發展、數字企業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