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將住房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與化解不動產“登記難”工作深度融合,緊盯“辦證”一個目標,梳理“成因、癥結”兩個方面,制定“問題、措施、責任”三個清單,落實“調度、研判、攻堅、銷號”四項任務,行非常之舉,盡非常之能,辦好民生實事。
聯合發文,完善問題處置機制。不動產“登記難”問題,主要集中在存在超規劃建設、用地手續不完善、抵押和查封、未竣工驗收、未取得銷售發票等類型問題。為了推進辦證前端環節歷史遺留問題化解,2024年9月,襄陽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聯合八部門出臺《關于加快化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的通知》,重點針對九類情形提出16條處置措施,在湖北省內首次提出,將工業企業廠房列入適用范圍。近期,辦理新興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機械有限公司新區機加車間項目的不動產權證,提供流程簡便、效率高效的服務,營造優化營商環境、助企扶企的良好氛圍;正在辦理昊天廣場商住項目的不動產權證,為群眾房產合法交易、企業資產盤活提供保障。
聯動協同,共同發力靶向監督。襄陽市政府、市紀委監委和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三級聯動,市領導6次召開“登記難”問題化解工作推進會與重點項目協商會,強勢推進、精準打通各項環節問題;襄陽市紀委監委派駐紀檢組不定期開展明察暗訪、指導監督,協同推進辦證進度,并深入小區走訪業主、到辦證窗口實地調研,回訪已辦證群眾滿意度;襄陽市不動產登記局高效運轉、審慎穩妥,以“清零任務不完成不收兵”的決心,全力推進難題落實落地。全市111個項目,33001套房屋,其中市本級19個,12806套房屋全部化解完成,并開展“回頭看”,對每個小區服務對象進行電話回訪,了解群眾知曉度和滿意度。
聯席會議,協同解決難點卡點。強化與法院、住新、稅務、發改等多個職能部門的聯席,密切配合、群策群力,積極運用“證繳分離”“查辦分離”等措施,以為民思維、法治方式,為還建房和真實銷售群眾解除查封、確定集資房資格、指導認定集資房價格、“發票容缺”辦理交稅。金麗城商務酒店項目實行“府院聯動”,將商務辦公樓項目列入歷史遺留問題,簡化程序辦理,實現破產企業財產價值最大化。華建大樓項目消防整改由住新部門出具意見,未整改完成的部門由臥龍鎮政府承諾后容缺辦理;發改部門認定集資建房價格,集資房之外按商品房處理,繳納土地出讓金等相關稅費后辦理登記。九街十八巷還建房項目,成立由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不動產登記局、屏鄉門街道辦事處和銅鑼灣公司相關人員組成的工作專班,將還建房和真實銷售群眾的名單、征收補償協議、還房協議、補交差價發票或收據提供至市中級人民法院,法院根據“還建房和真實銷售群眾的交付請求權優先抵押權解除查封”的規定辦理解封。
聯合服務,惠民利企不斷升級。聯合稅務部門,實現不動產登記交稅“智審秒辦”;聯合房屋產權與市場管理部門,開啟“備案即預告”辦理模式,在企業申請網簽備案時,信息同步推送至不動產登記系統,購房人實現網簽備案與預告登記一并申請。聯合金融部門,實現線上不動產抵押注銷登記單方申請,群眾還清貸款后,銀行將貸款結清消息推送至數據共享平臺,群眾可在鄂匯辦APP在線辦理注銷登記。不動產登記服務大廳實行“疑難問題現場解答、應急事件現場處置、矛盾糾紛現場化解”工作模式,常態化做好便民服務。持續推進“交地即交證”“交房即交證”“抵押即交證”常態化,形成“一般業務,窗口現場辦”“疑難問題,梳理集中辦”“重大問題,聯席會商辦”的工作機制,從根源上杜絕新的“登記難”問題產生。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民營經濟、產業發展、數字企業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