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市委“八大行動”工作部署,市委改革辦從組織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四個維度,對2024年度營商環境“創新升級”行動中涌現出的優秀典型案例進行了全面梳理,并結合典型挖掘、改革成效、行業影響力、群眾獲得感及推廣價值等,評選出鄧州市2024年度營商環境“十佳”創新典型案例。

  1.市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中心:創新實施“一單兩函+提醒”工作機制,協同高效解決涉營商環境難點問題。

  為有效解決涉營商環境領域改革事項落實難、投訴處理棘手等問題,鄧州市率先探索建立了營商環境“一單兩函+提醒”(即交辦單、督辦函、移交函+工作提醒)工作機制,該機制自運行以來,已成功為企業解決29起投訴案件、推動改革方案落309條,以“小切口”解決涉營商環境改革事項、投訴問題的“疑難雜癥”,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推進機制改革,為鄧州市經濟建設領域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推動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力保障。

  2.市人民法院:創新府院聯動“五步工作法”,高效盤活涉法涉訴類低效用地。

  緊盯涉法涉訴類低效用地整治,深入推進“百園增效”方案,建立“專班+屬地+開發區”三層責任落實機制、涉法涉訴低效用地巡察機制、涉法涉訴低效用地審計機制,探索實施清賬、清場、托管、盤活、處置“五步工作法”,高效盤活涉法涉訴類閑置土地750余畝,廠房近20萬平方米,新招引入駐化纖產業項目7個,年產值約2.42億元,引進企業18家;還有某豐、某園633畝低效用地正在掛牌處置中,可騰退廠房6.5萬余平方米,另收回土地219畝,為鄧州市打造百億級化纖產業集群提供有力的土地資源要素保障。

  3.市委政法委:打好“司法聯誼”制度組合拳,架起民營企業發展“連心橋”。

  為進一步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以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兩個健康”和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為主線,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由市委政法委和市工商聯牽頭,創新開展與公檢法司“五部門”聯合的“司法聯誼”活動,構建工作定期通報機制、開展司法“開放日”活動、開展企業“面對面”活動、構建案件“直通車”工作機制,公檢法司四家單位逐月開展大型活動7次,政法干警進駐企業服務600余人次,有效地搭建了企業與司法機關直接對話的溝通交流平臺,拉近了民營企業、商協會與司法機關的親清政商關系,提升了司法機關在民營企業家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為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穩定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在2024年4月25日全國工商聯舉行的“民營企業法律維權觀摩交流會”上,鄧州市“司法聯誼”制度入選《全國工商聯法律維權觀摩交流會制度機制材料匯編》。

  4.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金融工作服務中心:普惠金融助活力,整村授信促發展。

  近年來,鄧州農商銀行以“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為指導,通過精細化、批量化、系統化的整村授信等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將普惠金融理念深植于農區市場,不僅守住了市場基本盤,強化了競爭優勢,更成為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富裕的“推進器”,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通過結合“信用村鎮創建”信貸支農政策,成立了“三農”金融服務隊,深入各村開展金融需求大走訪,精準摸排農戶情況,挖掘潛在客戶,系統化推動了整村授信工作,擴大了金融服務覆蓋面和可得性,打通了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為農戶生產和農村經營主體提供更多的信貸支持和財務咨詢等服務。截至目前,鄧州農商銀行信用貸款余額21.29億元,其中涉農信用貸款余額18.21億元,占比高達85.5%,同比增長25.9%,全面推動了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

  5.市商務局:鄧州市新物流、新商貿重塑縣域經濟新渠道。鄧州位于中原腹地,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近年來,鄧州市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度重視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將其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通過以點帶面,健全城鄉消費網絡、分級清晰,合理構建三級物流體系、利用新媒體推廣,助力農產品銷售、整體整合,拓展農村電商渠道。通過以上做法使農村流通網絡不斷健全,三級物流體系高效運行,農產品上行取得進展,電商產業蓬勃發展,至目前鄧州市開展電商業務的企業超1000余家,取得省商務廳認證的電商企業有26家?,F有村級服務站450個,穰東鎮成為淘寶鎮,直接從事電商經營者達1600多人,年銷售額千萬元以上的有30多家,穰東中山裝和皮褲電商銷量一度位居全國第一,其中皮褲的電商銷售量占全國80%,為縣域商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6.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探索“五書同達”執法新模式,持續創優信用營商環境。

  鄧州市作為全省首批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市,在“雙書同達”基礎上,指導26個有執法監管權責部門創新推出“五書同達”服務型執法新模式,旨在融合執法、普法與服務,優化信用環境。采取教罰相輔,積極開展守法引導、雙向評價,提高市場主體參與度、信用修復,助企重回競爭賽道等做法。本年度已對112家企業實行“五書同達”,57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掃清企業發展障礙。五書同達”模式全面守護市場主體信用,提升信用修復效率,優化鄧州市信用環境和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企業發展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7.市招商投資促進中心:走出去引進來穩得住,鄧州化纖紡織產業聚鏈成群、起勢成勢。

  鄧州市委、市政府堅持“工業立市”等戰略,抓住沿?;w紡織產業轉移契機,以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為目標,優化營商環境,促使化纖紡織產業從無到有、發展壯大。采取走出去精準招商、提升招商能力引進來、聚焦營商環境穩得住等做法。通過以上做法已有20余家化纖紡織企業落地投產,40余家完成簽約并推進建設。如鄧州恒豐化纖紡織產業園項目,投資大、設備先進,從洽談到投產速度快,彰顯“鄧州速度”圍繞“六個精準”招商,優化營商環境,發揮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精準承接產業轉移,推動鄧州化纖紡織全產業鏈升級,帶來就業、提升城市形象等,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8.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構建“5+2+1+N”人才工作體系,打造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圈”。

  鄧州市為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聚才興鄧計劃”,通過構建人才工作體系,打造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圈”,為優化營商環境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構建“五位一體”服務機制實施,“全職+柔性”招才模式,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實施N項政策支持創新創業?!班囍菔腥瞬欧掌脚_”公開招聘事業單位人員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推動人才隊伍發展,實施人才培育工程,構建技術創新體系,部分成果轉化帶來顯著經濟效益。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引育用留”全鏈條機制,集聚優秀人才,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9.市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鄧州市推動政務服務事前事中事后貫通聯動助力營商環境提檔升級。

  為推動政務服務從“能辦”邁向“好辦”,鄧州政務服務中心牢固樹立用戶思維,將“未訴先辦”“政務客服”“智能回訪”融入日常政務服務全環節,深入挖掘、響應企業和群眾辦事訴求,助力營商環境提檔升級。采取事前堅持“未訴先辦”,事中推行“政務客服”,事后創新“智能回訪”的方法,接待服務對象26萬余人次,辦理政務服務事項50.2萬余件,辦結時限平均縮短三分之二以上,效率提高90%以上。主動為群眾、企業解決各類訴求800余個。政務客服”上線以來,平均每季度咨詢消息總數3200余條,有效咨詢會話1200余條,已梳理出涉及人社、教體、醫保等單位事項17個。智能回訪系統共實時回訪8.6萬余次,滿意率99.72%,已開展二次回訪200余次,整改率100%。

  10.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鄧州市倡導信用合規建設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鄧州市監督管理局積極探索,在為新設立企業發放營業執照時,一并發放《建立信用合規建設建議書》,大力宣傳企業信用合規建設,讓企業及早了解信用合規建設的制度內容,鼓勵指導企業自愿從遵守信用監管法規政策、守信踐諾履約等方面建立信用合規體系。對已建立信用合規制度且信用等級高的企業,在信用融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適當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初次未年報等輕微違法行為,綜合考慮經營主體的類型、規模、違法情節等因素,在主動糾正違法行為后可以不予處理或信用修復優先等。目前,該局已發放1500余份建議書,有效提升了企業主動合規能力,避免了失信風險,對增強企業生命活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營商環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民營經濟、產業發展、數字企業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