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蛇年首個工作日,上海發布優化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聚焦提升企業感受,推出了58項任務舉措,對標世界銀行BR評估體系,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上海是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在營商環境優化方面更是充分體現,在世行之前的Doing Business(以下簡稱DB)評估體系中,世行選取上海和北京作為樣本城市,來衡量我國整體營商環境水平,其中上海的權重是55%。新的Business Ready(以下簡稱BR)評估體系中,上海成為代表中國參與世行評估的專家調查的唯一樣本城市,足以看出上海是世界觀察中國營商環境優劣的重要窗口。

  自2018年起,上海已經連續8年,在新年伊始出臺新一輪的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3年4月,世界銀行正式出臺新的營商環境評估體系——BR,這一評估體系較之前的DB評估體系有諸多改變。上海也自2023年起就開始對標世行BR評估體系,出臺一系列營商環境改革措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企業感受度是衡量營商環境優劣的重要標尺

  今年上海發布的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聚焦企業感受度,這既符合世行BR評估體系的相關要求,又符合營商環境優化發展的真實需要。

  1.企業感受度是營商環境優化的出發點

  企業對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真實感受度,是所有優化營商環境舉措的重要出發點,只有提升企業感受度的措施、改革,才能稱得上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

  根據世行BR評估體系,其將企業對當地營商環境的真實感受,作為一項重要的考察內容。比如,在以往的DB評估體系中,主要是以專家咨詢的方式來收集法律法規等營商環境相關的信息,進而考察一個地區的營商環境;而新的BR評估體系中,增加了企業調查項目,將對企業進行調查問卷,了解企業對營商環境的真實感受,可以說,企業真實感受度是評判營商環境好壞的重要標準。

  去年1月至12月期間,世界銀行企業調查團隊已經委托普華永道公司,在我國實施企業調查項目,選取了2160家企業的經理或所有者進行調研采訪,來收集我國商業環境的相關數據,這些信息代表了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的評價,是企業對我國營商環境水平的真實感受。對于上海來說,自2023年6.0版的優化營商環境行動發展開始,就對標世行BR評估體系進行改革,更加關注企業真實感受,以此作為營商環境工作的重要出發點。

  2.企業感受度是營商環境優化的落腳點

  營商環境優化的目的在于提升企業對商業環境的滿意度和認可度,提升企業感受度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最終目標。

  營商環境是培育企業和吸引企業落地、發展的重要軟環境。企業是營商環境優化的“主角”,不管是營商環境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還是政務服務水平的提高,都要以提升企業自身感受度為重要落腳點。本次上海發布的優化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更加聚焦提升企業感受,比如“檢查碼”的出臺和推行,就是關注企業感受度的一項重要舉措:出于政府監管需要,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往往會面對來自不同行政部門的檢查,重復檢查、多頭檢查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大大增加了企業的制度交易成本,降低了對營商環境的感受。對涉企現場檢查全面推行應用“檢查碼”,檢查必亮碼、無碼不檢查,建立涉企行政檢查強制登記制度,能夠起到提升檢查質效的作用,提升了企業對營商環境的真實感受度。

  切實提高企業感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1.堅持把企業作為營商環境優化的主體

  “春江水暖鴨先知”,營商環境的好壞,企業有著最早最深的感知,所以要始終把企業作為營商環境優化的主體。要以企業的真實感受,作為衡量營商環境優劣的重要評價標準。

  一是優化營商環境舉措的實施,要建立事后回訪、評價機制。從2018年至今7年多來,上海在營商環境優化方面,已出臺了1000多項的重要舉措,這些舉措的實施,為企業成長產生了很好的推動效應。對于每一年度新出臺的優化營商環境方案,除了事先征集各類企業主體的意見,還要建立事后評價制度。對于每一項舉措的出臺,是否真正符合企業需求、解決企業“疑難愁盼”,要在政策實施之后進行調研回訪,了解企業對新政策的感受,實施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企業提出的改進建議等,真正實現“優化營商環境,一直在路上”。

  二是關注中小企業群體的感受度。中小企業是最具活力的市場經營主體,在推動經濟增長、穩定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這一類群體也是比較容易被忽視的主體,往往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上海新出臺的優化營商環境方案中,將中小企業的感受度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比如,“在政府采購工程中預留份額專門面向中小企業招標,” “普惠性政策聽取意見原則上中小企業比例不低于50%?!贝送?,在要素保障服務方面,還提到對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支持。這些舉措的實施,能夠為眾多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公平、便利的營商環境。

  三是吸引外資企業落滬。上海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外向型經濟的特點比較突出,目前上海有7.5萬多家外資企業,貢獻了全市約1/4的GDP、約60%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外資企業,要為外資企業落滬打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依托“上海國際服務門戶”及海內外媒體平臺,開展多語種營商資訊和涉外政策發布,推動外資項目的高效落地,同時對外籍人員來滬在入境、消費、工作等方面,提供多種便利服務,增強上海對外資、外企、外籍人員的吸引力。

  2.注重“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有機結合

  營商環境優化的主體是企業,但是營商環境的優化離不開“有為政府”的作用。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發揮著“掌舵者”的重要角色。營商環境的優劣,除了市場發揮基礎性的作用,政府也要積極有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市場失靈問題,為良好的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一是深化法治型政府建設。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企業對于某地區營商環境的感受,往往是政策法律“透不透明”、“公不公平”,是不是對待所有的市場經營主體“一視同仁”,可以說公平的營商環境,是企業最大的關心和期盼,這也要求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通過“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的法治為市場經營主體提供穩定的預期,利用法治保護企業在全生命周期的合法商業活動。

  二是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注重企業感受度,要切實做好政府職能轉變,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上海在這次優化方案里提到要優化為企整體服務,從政務、政策、要素保障、涉外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務;服務型政府的轉變,除了“有需必應”,還要做到“無事不擾”,要堅持“最小必要原則”,盡量不打擾市場經營主體,給足其心無旁騖、自主成長的空間,讓企業把精力放在生產經營上。

  三是發揮基層戰斗堡壘作用,夯實營商環境基礎?;鶎邮亲钪苯咏佑|到企業的“窗口”,能夠很好地判斷企業對營商環境的真實感知,是營商環境建設的“最后一公里”。要充分發揮基層街鎮政府的作用,對其轄區內的企業進行維護和服務,第一時間了解企業訴求并及時上報,實現“自下而上”的傳導機制,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提升企業感受。

  3.利用數字技術賦能營商環境優化

  當前,數字技術已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普遍應用,極大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營商環境的優化,也離不開數字技術的賦能。

  一是對標世行標準,推進數字技術的應用。數字技術的應用,是世行BR評估體系中的一項跨領域指標,世行將考察各經濟體利用數字技術推動營商環境優化的能力,涵蓋企業從開辦、運營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所以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中,要注重數字技術在企業全生命周期中的應用,通過數字技術,優化政府監管和服務的各個環節,提升政務工作效率。

  二是注重數字技術在政務監管中的應用。政府部門的監管和服務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兩個方面。在監管方面,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優勢,特別是利用大數據和算法,對各類市場經營主體進行精確畫像,探索自動巡檢、智能預警、動態監管等新的數字監管模式,減少現場監管的次數,減輕企業應對檢查的負擔。

  三是深化“一網通辦”平臺建設,強化數字賦能。2018年,上海推出了政務服務平臺“一網通辦”,這是上海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舉措,也是上海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非常重要的工作抓手。要不斷拓展“一網通辦”智慧服務,使一些營商環境相關的惠企政策、辦事入口在平臺中更加直觀展現,節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制度交易成本,提高行政辦事效率。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營商環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民營經濟、產業發展、數字企業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