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找到與李克強標簽相關結果 132篇
李克強: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促進綜合保稅區升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月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促進綜合保稅區升級,打造高水平開放新平臺;決定推出便利化改革措施,解決企業反映強烈的“注銷難”問題。
李克強:開展中國營商環境評價 并逐步在全國推開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匯報,決定開展中國營商環境評價。
李克強:依托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互聯網+監管”系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根據督查發現和企業關切的問題,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落實;決定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以市場化方式幫助緩解企業融資難;確定建設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促進政府監管規范化、精準化、智能化。
李克強:推進“證照分離”改革 創新和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全國有序推開“證照分離”改革,持續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決定再壓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三分之一以上并簡化審批,為市場主體減負;聽取清理證明事項工作進展匯報,要求加大力度消除群眾辦事煩憂。
以前給你省錢,這次國務院定的,重點給你省時間!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記者會上說,放寬市場準入今年要在六個方面下硬功夫,也可形象地說成六個“一”:企業開辦時間再減一半;項目審批時間再砍一半;政務服務一網辦通;企業和群眾辦事力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凡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一律取消。這六個“一”都是減,再加上減稅、減費,這些都是動政府“奶酪”的,是傷筋動骨的改革。
李克強:政務服務平臺要暢通網上咨詢投訴渠道
李克強總理在7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政務服務平臺要暢通網上咨詢投訴渠道,及時反饋群眾和市場主體反映的問題并加以解決?!崩羁藦娬f,“這樣良性的社會信用系統才會逐步建立起來?!?/p>
李克強:“放管服”改革不能自拉自唱自我欣賞
李克強總理在7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放管服’改革不能自拉自唱、自我欣賞,不能只‘放’那些無關痛癢的審批或許可,而要針對群眾的痛點難點出實招,改革最終的成效要由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來評判?!?/p>
李克強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全文)
這次會議是國務院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總結近年來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成效,分析存在的問題,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放管服”改革重點工作,加快政府職能深刻轉變,促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李克強:盡量讓企業和群眾“辦事不求人”
李克強總理6月28日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上說,盡量讓企業和群眾“辦事不求人”,這是衡量服務型政府建設成效的一個“試金石”。政府各部門要認真梳理企業和群眾辦事最煩最難的領域和環節,看看哪些事項需要反復跑,哪些窗口排隊長,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要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加大清理減并力度。大力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線上線下融合,五年內全面實現全城通辦、就近能辦、異地可辦,打造“不打烊”的“數字政府”。
李克強:讓失信者在全社會寸步難行
“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尤其對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坑蒙拐騙、虛假廣告等違法違規行為,要公開曝光、堅決整治,讓失信者在全社會寸步難行?!崩羁藦娍偫碓?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
李克強:不能再讓老百姓為個證明東奔西跑了
“改革就要從老百姓和企業日常最關心的身邊事做起?,F在許許多多的繁瑣證明、循環證明、甚至‘奇葩’證明,不僅讓群眾煩心,也讓企業煩惱,必須下決心全面清理各類證明事項,讓群眾和企業不再為毫無必要的事情跑腿?!崩羁藦娍偫碓?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
李克強: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加快打造統一政務服務平臺
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勇于自我革命,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持續推進“放管服”,放寬市場準入,大力實施減稅降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減少監管的重復、煩苛和自由裁量權,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李克強部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聯網通辦是原則,孤網是例外!
“要堅持聯網通辦是原則、孤網是例外,政務服務上網是原則、不上網是例外!”李克強總理在5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
李克強:將企業開辦和工程審批時間壓減一半以上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采取措施將企業開辦時間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減一半以上,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李克強: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
李克強總理4月27日在國務院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指出,推進政府自身改革,轉變政府職能,要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將“放管服”改革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