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一層陽光大廳可謂是濟濟一堂、盛況空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指導、北京大學信息化與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辦、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電子政務中心協辦、CIO時代網和銳捷網絡承辦、北大CIO班和北達軟特別支持的“第六屆中國電子政務高峰論壇”隆重開幕。

  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發表了《信息技術新時代的電子政務》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楊部長,各位專家,早上好!我演講的題目是“信息技術新時代的電子政務”。

  我要講四個問題:后Web時代的電子政務;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電子政務;物聯網時代的電子政務;云計算時代的電子政務。

  我們看一下,70多年前發明了電視機、60多年前發明了計算機、50多年前發明了集成電路,40多年前發明了光纖和互聯網、30多年前發明了PC機和移動通信,20多年前發明了Web,10多年有了3G。這些都是近半個多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經歷了摩爾時代、互聯網時代、PC時代、移動通信時代、Web時代,事實上現在我們可以看到,PC時代是以DOS和用戶界面為中心的,網絡時代是以軟件為中心,再進一步發展云計算時代以服務為中心,現在又談論物聯網,物聯網時代我們是以應用為中心,未來會以用戶為中心,總之,我們發現整個網絡、應用,從網絡共享到信息共享到資源共享。

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

  現在面臨一輪新的變革,可以看到,從前面開始進入數字化、平板化電視時代,今年我們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PC時代、網絡時代,不出十年我們就會進入云計算時代和物聯網時代??傊畔⑼ㄐ偶夹g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對電子政務也會有新的挑戰。

  新時代我們的行政體制改革、網絡民主與網絡監督發展,重點是要講第三點,技術演進會影響我們電子政務的發展,包括后Web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三網融合、3G和下一代互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網絡實名制、IPv6與信息安全技術等等,都會對電子政務會有很大影響。在我們國家出臺的《國家電子政務“十二五”規劃》里頭,其中跟技術有關的內容是要建設和完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提高政府信息系統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這也會影響電子政務的發展。

  第一個問題,后Web時代的電子政務。我們知道互聯網的發展從70年代到90年代到現在,互聯網從ARPARNET到公眾互聯網、全球互聯網,到下一代互聯網。主要技術是從TCP/IP到Web、P2P/Web2.0、再進一步是Cyber-PhysicalSystem。從NCP到IPv4,現在談IPv6。從聯系平臺到上網瀏覽平臺、www交互平臺到www工作平臺?;ヂ摼W從數據到話音,到視頻;從有線到無線到寬帶到無線介入;從網絡業務、電信業務到媒體業務、物聯業務;從研究性的網到商業網到泛在網絡?;ヂ摼W4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再看一看Web,早年是1.0,內容是由網站專業人員產生的,現在很多內容是由網民產生的,比如說我是徐靜蕾粉絲的話,我會盯著徐靜蕾貼新的帖子了,搶沙發了,所以很大部分內容是網民產生的。從1.0到2.0網絡從分發進入到交換,2.0時期也出現了一系列的網站。從1.0到2.0,網民從下載到上傳到分享。進一步大家用攝像頭拍下來的東西也會聯網,這需要云技術幫助理解。在進一步發展就是4.0,比如說Google、百度的搜索,打個關鍵詞進去會出一千條、一萬條相關搜索,其實有好多是重復的。將來我們希望網絡幫我們看見一千條、一萬條,以前是給你一千本、一萬本書,我們希望今后會給帶來的是答案。這樣就可以減少很多工作了。我們也向后web時代演進。

  另外網絡不僅僅是文字了,現在有照片,視頻也是很重要的,視頻傳播途徑很多,通過衛星、地面無線網、移動通信網、IPTV和可管理的IP網,整個發生了變化從模擬到數字、從地面到衛星、從無線到有線、從固定到移動、從電路到IP、從廣播到點播、從標清到高清、從2D到3D等等,視頻也會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這也是我們電子政務所面臨的一個事情?,F在很多執法也用視頻了,三網融合更促進了這些的發展。

  進一步來說,現在很多視頻的傳輸需要網絡寬帶,我們早期是模擬的系統,FDM。之后光纖進入生活,做到2.5Gb/s3萬路。這個實際上每根光纖波長都可以做到。進一步發展,現在實驗室已經做到1.6Tb/s2000萬路。隨著網絡技術提高,也會更靈活??傊?,很好的滿足了我們網絡需求。很多人提到寬帶提速、光纖到戶,對中國來講,中國的光纖產量占全球一半,中國光纖價格是最低的。Web2.0的出現就是微博,微博具有很多的特點,微博傳播衍生出裂變性、主動性、即時性、便捷性、交互性、草根性,微博隨著事件的發生和發展隨時跟進,帶有很強的“臨場感”。微博保留與發展了博客的“發布”、“轉發”、“關注”、“評論”等功能。微博具有快速發布、同步更新和渠道多樣的特點,這使它成為一種移動的信息傳送方式。微博的用戶可以自由地對其他客戶端“加關注”,或是“被關注”,每一個用戶既是“服務器”,也是“受眾”,可以共享各自社區空間內的資源,只要關注對方,成為對方的聽眾就可以接受到來自對方的信息。微博所在的網站實現了從傳統門戶網站向互聯網平臺、從內容平臺向用戶平臺的巨大轉變。微博在美國就是一個140字的對話框,但是在中國,微博不僅可以發圖片,還可以發視頻,玩游戲,未來還可以做移動支付。[page]
 

  微博已然成為繼新聞門戶、BBS論壇和網絡博客之后網絡輿論生成的又一重要載體,微博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自下而上的基層民意表達渠道?!拔⒉﹩栒笨赡苁浅杀咀畹?、見效最快的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的舉措之一。與其讓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政府辦公大樓問政,不如讓網民聚集在網上議論,它不會產生肢體沖突引發出激烈對抗而擴大為嚴重的群體事件。微博寬松的自由度、海量的用戶、便利的評論功能使大眾對于政策執行的評估更為直接和充分。通過實名制的微博得到的公民投票、公民調查可以成為公民維權或集體訴訟和公共問題決策引用的依據?!拔⒉﹩栒焙汀罢瘴⒉币呀洺蔀橥七M政民網絡互動的重要渠道和平臺。政府微博在暢通官民對話渠道、拉近官民距離、塑造政府機構親民形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微博140字的篇幅限制,微博公文有助于促使政府官員改變文風,少講冗長的官話、套話。

  微博的挑戰,對于一些復雜的公共事務與政策,不超過140個字的微博很難做到嚴謹、全面。共同的偏好將跨地域的微博用戶聯系在一起,發表觀點、提供佐證、影響輿論,微博的草根性和即時性難以保證信息的準確,而其迅速的擴散性為謠言傳播提供方便,要求正面的信息必須第一時間發布。在傳統的決策過程中,大量的“看客”對于決策過程幾乎不起作用。而在微博時代,大量的關注以及隨之帶來的“轉發”--即使轉發用戶不表達任何觀點--給決策部門也施加了越來越大的壓力。微博作為政府、部門的信息發布渠道的一種補充,但不可能為主渠道。微博更多的應該是作為政府部門與社會公眾的互動平臺,溝通民意,搜集民智,及時回饋,維護信任,及時發布必須要發布的資訊。微博的實名制需要有公共安全和隱私保護。

  第二個問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電子政務?,F在我們已經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早年第一代移動通信是模擬電路交換,現在大家用的是2G數字電路交換,2009年已經有三張3G牌照發放,我們實際上現在幾個城市里頭的三都有增強型3G,上海世博會上還有一個是LTE,可以做到一百兆的。今年1月份通過了第四代的移動通信的標準,高速移動支持100Mbps,低速約1Gbps。這些技術是革命性的。

  從智慧城市到智慧政府。政府職能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智慧政府包括辦公和監管,實際上物聯網的技術很好的可以運用各種各樣的監管。比如食品安全、食品溯源等等,這些也是我們電子政務很好的支撐工具。

  最后講一下云計算時代的電子政務?,F在進入大數據時代。美國現在講全球互聯網流量平均增速是62%,東歐、印度、日本、中國增速超過了100%?,F在全球信息總量每兩年就可以翻一番,而且將有90%的數字內容屬于音像等非結構化內容。這么大量的信息收集,剛才我說了,北京七八十萬攝像頭的信息收集,如果不通過云計算,根本就跟不上。早年我們的計算機是靠做大的,把計算機做得很大很大,后來又發現一個房間放不下,就分散,分布集成,后來發現分散都不夠,要把很多單位計算機利用起來,我們叫網絡集成。最后根本不關心計算機是誰的,能用就行,這就是公共集成。云計算也是這樣的一個擴展。云計算是并行計算、分布式計算、網格計算和公用計算及虛擬計算的組合演進自然延伸的結果,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的商業實現,它更強調服務。

  早年我們不叫云計算,叫數據庫,后來叫數據中心,后來叫云計算。實際上現在談的更多的是云服務。云計算平臺、數據中心即服務、平臺即服務、軟件即服務。大城市沒問題,比如說很小的城市買不起城市管理軟件,就租賃軟件,租完后但是沒有計算機,連計算機也租,平臺支付。最后把這個工作外包出去,數據中心式服務。所以云計算對中小企業、中小鄉鎮來講,有時候沒有用處的。

  2012年政府報告附錄里面也對云計算做了定義。有些大單位會搞私有云,例如我們政府的內網,肯定是私有云。但是我們還有一種邏輯上的私有云,所有的管理包括實施管理、維護、信息加載、運用是私有的。云計算成為新時期電子政務的亮點。IDC提出來,未來電子政務建設將面臨四個方面的轉變。

  我們要以重項目為主轉為向以總體規劃建設為主;利用ICT技術實現與政務工作的深度融合而不是兩張皮;信息資源采集轉為全局存儲分析,將引用系統與信息安全從分離轉為合一的體系??傮w趨勢是更加注重全局性。在趨勢上,云計算成為了亮點。它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安全備份,可以整合各個政府部門在線存儲網盤等等,這是政府管理系統所需要的。

  美國去年2月份宣布了“云優先”戰略,規定所有新建的政府信息系統,必須優先考慮云平臺。美國政府IT預算的25%(也就是200億美元)將用于云計算應用上。新加坡政府目通過“軟件即服務”的訂購模式向政府機構提供共享的計算資源,以中心政府云(GeneralG-Cloud)作為取代整體政府基礎設施SHINE的下一代基礎設施。

  今年我國的政務云項目有:北京“祥云工程”和上?!霸坪S媱潯?。云計算在電子政務應用的挑戰。

  首先是安全,對于政府機構來說,對于安全性的要求比企業更嚴格,不僅要求云服務商是可信的而且必須是可靠的。要以云存儲、云災備技術整合分散的數據存儲和災備中心,推進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災備體系建設。

  還有就是虛擬化。政府部門機構龐大而且層次多,一方面政府財力不足,而另一方面信息資源的閑置和重復建設。需要對傳統的孤島型煙囪式系統進行虛擬化整合,提高政務信息資源和網絡系統利用率。另外,政府的財政受限,部署既要考慮長遠又要成本低,力求專業化、集約化、規?;沙掷m發展。

  數據挖掘與服務。需要基于云平臺進行數據挖掘實現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與增值。

  運維管理。政府部門對安全性、易用性、穩定性、快速響應、技術支持等方面的要求嚴格。傳統的電子政務IT運維很多項目都是外包出去的,而政府的云計算平臺不可能全部外包,需要考慮政府內部的IT運維人員與云服務提供商如何協調工作。

  體制改革。云計算模式需要相對應的電子政務管理機制,合理調配資源、統籌項目建設,從而實現管理體制與事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最后,我們現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互聯網,社交網絡結合推動電子政務進入e-Gov2.0時代。我們會面臨一個新的電子政務的新時代到來。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