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內容豐富,含義深刻,指導性強。認真學習領會五中全會精神,對于正確判斷國際國內基本形勢,提高認識水平,在政治上與中央保持一致非常重要,也是我們編制好“十二五”國家信息化發展專項規劃、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信息化推進工作的重要前提。圍繞五中全會提出的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結合本職工作,談三點個人的初步思考。
一、堅持深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是實現“十二五”發展總目標的必然要求
中央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提出,“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五個方面。其中強調,要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胡錦濤總書記在全會講話中指出,實踐證明,實現既定發展目標,必須提出針對性強、操作性強、力度大的政策措施,并花大力氣抓好落實。我在學習中體會到,實現“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總目標,最根本的保障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項重要具體措施是深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
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一貫強調的戰略舉措。這次“十二五”規劃建議把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作為“十二五”時期經濟建設的一項主要任務,我感到,這是對信息化重大意義的再認識,是對信息化和工業化關系的再認識,是對堅持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方向的再明確,充分反映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具體要求。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取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實質性進展,必須依靠科技支撐。信息技術革命是當代最重大的科技革命,牢牢抓住當代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重大機遇,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促進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
我體會,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基本點是對信息社會發展形勢的清醒認識,著眼點是形成可持續發展和更加依靠信息資源發展的堅實基礎、內生動力和新機制,著力點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工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協調發展,建立現代產業體系,這樣才能為轉變發展方式做出重要貢獻。
二、“十二五”是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機遇期
十七大以來,特別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以來,落實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正在由試點探索走向全面推進和深入發展。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確實是不失時機。我個人對當前“兩化”融合工作的形勢有以下幾個基本判斷:
一是“兩化”融合的工作空間正在進一步擴大。從經濟領域看,當前,我國工業化進程保持較快發展,制造業銷售規模繼續上升;效益好、競爭力強的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張;一流企業進一步追求一流的技術、管理和營銷水平;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原來弱小甚至空白的產業領域,先進制造業還在成長之中。這些都表明,工業領域的信息技術應用仍然是“兩化”融合的主戰場,推動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應用擴規模、上水平仍然是最重要的客觀需求特征。從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領域看,對信息化的新需求層出不窮。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對城市發展和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迅速增強,數字城市、智慧城市、智能城市的發展方興未艾,正在塑造新的信息技術需求市場。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落實,區域市場也在加快擴張。推動“兩化”融合具有巨大的需求背景和發展空間。
二是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進一步深化,企業對信息技術應用的需求進一步加速上升。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是深刻的。隨著影響市場環境變化因素增多、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壓力等形勢發展,企業普遍從危機中體會到,企業發展需要尋求信息化的支撐。企業特別關注和認同信息化在降本增效、減少風險、經營創新方面的作用。企業對信息技術應用的需求普遍性增強。從服務于中小企業的應用軟件和服務公司客戶數量和經營業績持續較大幅度上升可以看出這一點。
三是宏觀經濟政策對兩化融合的促進效果開始顯現。宏觀經濟政策是推動“兩化”融合的重要外部動力。當前,節能減排政策壓力正在轉化為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在全國“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經驗交流會上,一批重點行業企業現身說法,通過他們應用信息技術改造重點環節、關鍵工藝,乃至設計研發生產和售后服務全過程的實踐,證實了這一點。同時,大力推行節能減排政策也催生了一批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平臺和創新服務模式,為地區、行業、企業節電、節煤、節油、能耗監測、減排、控排提供服務的信息技術服務企業,這些企業開發新技術,并且在推銷自己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進一步擴大宣傳了信息技術促進節能減排的潛力和效果,擴大了節能減排的覆蓋面、增加了深度。
四是體現融合發展的領軍型企業初步形成,示范和引領作用將進一步顯現。我國企業界經過若干年的艱苦努力,形成了一批信息技術應用的領先企業,開始走上了融合發展道路。比如南京鋼鐵公司的信息化集成應用,大連起重重工的數字化產品創新、研發設計,無錫一棉的全程監測控制,海爾集團基于互聯網的企業轉型等。這些企業的實踐,最大成功之處在于實現了創新性的業務和管理流程,實現了信息化與業務充分融合,形成了實現企業戰略目標必須依賴的重要動力。他們在實現這種轉變和發展的路徑、方式和機制上所作的探索,為我國企業在信息化環境下的發展,積累了較為系統的重要經驗。同時,這些企業在信息技術進一步應用上的愿望強、要求高、購買力強,形成了信息技術服務的高端需求市場,對我國信息技術服務業改變長期以來缺少自主核心高端產品的狀況,向研發高技術產品、提供高附加值服務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page]
五是信息化不斷深入發展,創新應用還在不斷加速涌現。電子商務服務模式、3G廣泛應用和后3G技術研發應用、物聯網應用、三網融合等技術和應用還在不斷發展中,“兩化”融合的創新性應用還在不斷涌現。比如焦點科技的三維電子商務服務,常州企業基于互聯網平臺、搜索、智能匹配的專利技術個性化服務、工業智能生產線。這些說明信息化的深刻影響和融合發展的新模式還在進一步發展形成之中。
在看到良好發展態勢的同時,我們也感到,困難和挑戰也很大。從企業內部看,大多數企業正處于信息技術應用的爬坡階段,投資曲線陡升,周期長,需要企業領導的發展眼光和更有力的支持,才能實現更多的整合和流程改造,進而才能充分體現出信息化的投資效益;對企業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有更高的規劃統籌、技術統籌、協調實施的能力和水平,要求對CIO制度設計得更準確定位,需要及時調整運維模式,減低成本,需要更多的部門乃至全員配合和企業全員素質的提高。從行業服務支撐能力看,特別需要加快發展生產性信息技術服務業,大幅度提高信息技術服務水平、加快發展企業信息化運維服務外包。從宏觀政策環境看,推進“兩化”融合的引導性、激勵性和保障性政策措施需要加強。
綜上所述,我們感到“十一五”期間“兩化”融合工作已經有了一個好的基礎,“十二五”是推進深度融合的重要機遇期,也是關鍵時期。我們要堅決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落實力度,創新工作方法,堅持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緊迫需求為重點,堅持以信息產業發展為支撐,堅持應用創新和高水平發展,努力使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在“十二五”期間上一個大的臺階。
三、關于當前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一)指導思想
我初步認識,當前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重點任務,特別是從我部工作看,是緊緊圍繞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這一條主線,進一步發揮信息化對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技術與管理水平提升的兩個帶動作用,實現創新能力的提高,實現產品和服務向價值鏈高端發展,實現低耗綠色發展能力的增強,為形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堅實基礎、內生動力和新機制做出重要貢獻。
(二)基本工作思路
我認為,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首先還是要堅持融合,加大工作力度,把原來已經提出并經實踐檢驗正確有效的措施堅持下去,落實到位。同時,要適應形勢新發展,滿足發展新需求,推動融合發展向新的領域擴展。再者,要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開發應用的機遇,應用新技術,推動融合邁向更高水準,爭取在一些領域實現國際領先。
(三)當前的兩大任務和三個原則
從當前突出矛盾和緊迫需求看,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兩大任務,一是引導,主要是政策引導、規劃引導;標準引導和投資引導、二是服務,主要是信息技術服務支撐。三個原則,一是集中力量辦大事、辦要事;二是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三是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積極性和力量。
(四)當前應當采取的重點措施
當前應重點推動三項任務的落實,并應將其列入“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和信息化發展規劃之中。
一是加快修改完善并與相關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若干意見》。
二是創新“兩化”融合發展引導體系。重點是:加快建立和推廣實施“企業信息技術應用框架(指導規范)”;在企業制度上加以引導,推廣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在引導機制上,探索建立政產學研用戰略合作機制。這些在本文后面還有詳述。
三是建設“兩化”融合產業服務工程。盡快研究明確“兩化”融合產業服務的內容、服務形式和服務手段,建設若干國家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產業服務中心。服務中心可以是實體的、園區的形式,也可以是虛擬的、平臺的;可以是政府主導的,也可以是民營為主的;可以是先搞起來,從小到大,也可以先試點性搞,成套路、有底數了,再爭取國家更大財政資金。
(五)關于創新“兩化”融合發展引導體系
推進兩化融合,要進一步完善“兩化”融合發展引導體系,切實形成對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的積極引導。建立和完善引導體系,除了傳統的手段外,我們確實要在方式方法創新上多想辦法。部領導在這方面做過許多重要指示。我考慮我們應在以下三個方面進一步下功夫:
首先是以標準規范的形式形成引導。部黨組在關于落實五中全會精神的工作部署中指出,要建立“兩化”融合的標準。這是根據我司“兩化”融合水平評估工作進展,對完善引導體系提出的明確要求。我考慮,具體的措施是加快建立和推廣實施“企業信息技術應用框架(指導規范)”(暫擬名稱)?!捌髽I信息技術應用框架(指導規范)”是關于企業為實現信息技術與生產經營管理全面融合、支撐戰略目標實現,在基礎設施、關鍵業務環節、主要業務流程、綜合集成管理等方面,應全面推行、不斷深化的信息技術應用思想方法、主要內容和相應水平標準的框架性、規范性描述。我們應在這兩年開展“兩化”融合水平評估工作基礎上,盡快建立起這個引導框架,對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發展起到重要幫助。
二是在企業制度上加以引導,推廣首席信息官(CIO)制度。CIO制度的最重要作用在于保障企業在信息化發展中實現規劃統籌、技術統籌和強有力的協調實施。要認真總結這方面國內外經驗,研究形成CIO制度指南。跟蹤分析實施發展情況,編發年度報告,引導CIO制度健康持續發展。
三是在引導機制上,探索建立政產學研用戰略合作機制。推進“兩化”融合,形成合作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形成合力。在許多具體推進工作中,政產學研用都可以是合作方,彼此以真誠合作態度實現共同發展目標。對于涉及面廣、滲透性強、變化升級速度快的信息技術應用而言,發展戰略合作機制是有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