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術產業司顧大偉同志在“十二五”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宣貫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對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表示感謝!大家知道,最近,我們共同努力、歷時兩年編制的《“十二五”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國務院已經批復,我委也已正式印發并在網上公開了。2002年以來,在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在中辦、國辦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17號文件”的指導下,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一批重點項目已經建成投入使用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十年走過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也面臨著很多問題,需要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上,總結過去,展望未來,迎接“十二五”甚至是新的十年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全面總結分析了近十年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經驗和問題,充分利用了多年來電子政務工程理論創新和工程實踐的成果,在此基礎上,會同各部門、各地方和有關專家共同研究編制了《“十二五”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

  這部規劃報到國務院以后,得到了國務院有關領導同志的高度肯定,從國務院批復的文件也可以看出,國務院對于這部規劃的實施落實也寄予了厚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落實國務院的要求,難度不小。在我看來,有三個關鍵問題必須解決:一是必須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各有關方面要將電子政務建設思路統一到規劃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上來。二是必須協同配合,形成合力。要強化部門間的協調,切實實現跨部門的業務協同與資源共享。三是必須注重建設實效。要強化需求分析,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出發點;要有效控制投資規模,堅決避免重復投資、重復建設,切實發揮投資效益。這些問題的解決,是要靠大家共同努力的,是需要我們相互間的支持與配合的。對此,今天我利用宣貫會的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規劃編制的有關情況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并就規劃落實的有關要求講幾點意見。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規劃編制的有關情況。

  規劃編制工作始于2009年10月,經過了重大問題研究、起草和修改完善三個階段,先后四次征求有關部門和地方發展改革委意見,歷經數十次重大修改,經組織專家評估論證后,于2011年12月報送國務院。2012年4月國務院批復,并將規劃定名為《“十二五”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目前,規劃已正式對外發布。我想規劃的內容大家也非常清楚了。今天我想著重介紹一下規劃的核心思想,概括來說就是要“實現三個轉變、堅持三個原則、突出三個重點”。

  所謂三個轉變,就是我國電子政務工程建設,在建設目標上應該實現從過去注重業務流程電子化,提高辦公效率,轉向更加注重支撐部門履行職能,提高政務效能,有效解決社會問題;在建設方式上,應該從各自為政、相互封閉,轉向跨部門跨區域的協同互動和資源共享;其建設模式也應該從粗放式、離散化轉向集約化、整體化的可持續發展。

  要想真正實現上述三個轉變,今后的國家電子政務工程建設,無論是項目建設單位還是項目審批部門都必須按照以下三個原則,進行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和實施。

  一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原則。即建設項目的取舍和建設內容的選擇,應以服務公眾為出發點,以解決經濟社會重大問題和突出矛盾為落腳點。要想有效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就必須按照構建公共服務體系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整體要求,以及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有關要求,優化業務應用流程,改革公共服務模式,創新行政運行機制,促進政府職能轉型。這是確定電子政務工程項目建設必要性和緊迫性,合理設定部門建設任務的主要原則。

  二是提升信息能力的原則。即建設單位在規劃設計電子政務項目時必須圍繞提升四方面的信息能力來規劃建設內容。包括提升處理國計民生重大事務宏觀決策能力、提升監測和規范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的能力、提升社會公平普惠水平和公共服務的能力,以及提升維護網絡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的能力等,通過電子政務建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提升上述四個方面的信息能力,才能支撐部門提高履行職能的水平,切實有效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和問題。這是用來確定國家電子政務工程建設項目是否具有必要性的主要原則。

  三是構建整體系統的原則。即按照五中全會《建議》和“十二五”規劃綱要關于“推動重要政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的基本要求,對國家電子政務建設工程進行頂層設計、合理布局。所建的工程,都必須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時期中的重大問題,整合相關部門的職能和具體建設項目,形成一個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整體性和系統化的國家重大信息化工程,以發揮信息網絡化提高多部門協同水平和監測、決策、服務的信息能力的關鍵作用,從而大幅提升黨和政府有效解決社會問題的效率和效能。這是國家電子政務建設有效促進部門間實現業務協同、資源共享,避免重復投資、重復建設,發揮國家投資效益的主要手段。

  關于三個重點,是指電子政務工程所支撐的業務領域重點?!笆濉眹窠洕蜕鐣l展的任務涉及方方面面,電子政務工程的選擇重點,是從兩個維度來確定的,一是涉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二是信息化能發揮關鍵作用?;诖?,我們確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經濟社會安全、提升治國理政能力這三個重點。圍繞這三個重點,具體安排了相關領域的信息化工程。如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了健康、住房、社保、食品、藥品等信息化工程;圍繞維護經濟社會安全安排了金融、價格、能源、信用、安全生產、應急維穩環保、等信息化工程;圍繞提升治國理政能力安排了行政執法、民主法制、執政能力等信息化工程。

  總之,“十二五”及以后一段時期,國家電子政務工程必須按照實現三個轉變、遵循三個原則、突出三個重點的總體思路進行建設,以切實發揮工程實效。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下,在全面落實17號文件的基礎上,并結合“十二五”時期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規劃提出了四大類29項工程,基本框架就是兩網、五庫、七大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十五個重要信息系統。這些工程任務的提出,每一項都是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總體要求,以及創新運行機制,改革服務模式,優化業務流程,實現跨部門的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的原則,進行工程設計和具體任務部署的。目的就是要使所建工程能夠有效支撐多部門合力解決共同面臨的社會難題,提升黨和政府有效解決社會問題的效率和效能。同時,還可最大限度的避免盲目建設和重復投資,使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真正邁向深化應用、資源共享的歷史階段。

  關于規劃的六項保障措施,包括科學組織實施工程建設、落實工程建設資金、加強工程全過程管理、推進工程建設管理創新、加強信息安全保密、強化規劃監測評估等。這些措施主要是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的。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就是要解決好國家工程與部門項目,以及中央本級建設和地方建設的整體關系;二是加強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就是要加強項目建設前期準備和實施以及驗收評價等各個環節的管理,保障中央和地方各個層次的建設內容的一致性,以確保工程建設取得實效,提高國家投資效益;三是堅持改革創新,探索新模式、新機制,促進國家電子政務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保障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另外,規劃還從充分利用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網絡、保障建設經費和運維經費,以及安全保密等方面提出了相關要求。

  規劃的落實,是一項涉及面廣、時間跨度長的復雜工作。既涉及到眾多的建設部門,包括部門內部的業務部門和信息化建設管理部門,也涉及到有關咨詢服務、系統集成等機構,還會涉及到項目審批、預算管理、監察審計等部門。因此,規劃落實工作必須系統安排、精心組織,必須大家共同努力,協同推進。

  對此,我就規劃落實的有關要求提幾點意見。

  第一,要加強工程建設的跨部門協調。國家電子政務工程,每一項都是多部門參與的,必須加強跨部門協調??绮块T協調的主要方式,是由工程牽頭部門組織專家和相關部門,基于規劃的總體架構開展專題研究,細化工程的體系架構,確定部門間的業務協同關系和信息共享需求,明確具體項目的建設范圍、實施步驟和相關部門的責任義務。只有在操作層面上完成這種切實有效的跨部門協調,才可能真正實現工程所必需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完成規劃提出的主要任務和建設目標。

  第二,要建立健全工程建設的“一把手”負責制。無論是實現部門間的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還是部門項目自身實現目標驅動和業務創新,都需要得到部門決策層的支持。因此,項目建設部門要建立健全“一把手”負責制,形成建設部門內部的業務主導和資源統籌的工作機制,才能順利開展項目的需求分析,完善項目的體系架構,落實自身機制創新和業務重構的需求,以及部門間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才能較好的形成具體的項目實施方案,真正實現跨部門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切實避免重復投資、重復建設,提高國家投資效益。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