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高效辦成一件事”2024年度新一批重點事項清單》,在今年初提出第一批13個“一件事”的基礎上,部署第二批8個重點事項的改革。這包括企業遷移登記、企業數據填報、大件運輸3個企業事項,以及就醫費用報銷、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購房、申請公租房、退役軍人服務、留學服務5個個人事項。這會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不斷增值,加快政務服務持續優化。
所謂“高效辦成一件事”,是把群眾企業過去需要分頭辦理的幾件事整合為“一件事”,使“一件事”的辦理既“高效”且“辦成”。這樣一來,過去涉及多個部門和多個程序的多件事,有望整合為“一件事”和“一次辦”。這有助于減輕群眾企業的辦事負擔,提升他們的辦事體驗,并會反過來倒逼政務服務持續改革創新。
以退役軍人服務事項為例,過去涉及退役軍人事務部等5個部門分頭負責的11個事項,需要退役軍人前往不同部門辦理不同事項,費時費力?!案咝мk成一件事”將這些部門的標準對齊,數據打通,業務協同。退役軍人只需要辦理一次,就可以完成過去可能需要“跑斷腿”的十余個事項。
在“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之前,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了“放管服”改革,為進一步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礎。與此同時,“互聯網+政務服務”和“數據要素×政務服務”不斷推進,而“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一網通辦”為“高效辦成一件事”提供了優越條件。
從“一件事一次辦”到“高效辦成一件事”,我國政務服務體系日臻完善,群眾企業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也將穩步增強。從第一批13個事項到第二批8個事項,“高效辦成一件事”進一步覆蓋企業與個人的全生命周期,重點關注關鍵環節的政務服務優化。
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特別是“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促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完善覆蓋全國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边@對政務服務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也為“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從上半年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的情況來看,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地政府都能夠積極實施和大膽創新,使原本要求今年底前完成的改革任務得以提前達成。與此同時,不少地區在國務院提出的重點事項基礎上自我加壓,額外新增不少“高效辦成一件事”事項,使群眾企業的辦事便利性進一步提升。
“高效辦成一件事”以及政務服務的未來發展,需要更多側重中央高位統籌和全國一盤棋,自上而下地賦能全國政務服務改革?!案咝мk成一件事”改革涉及跨部門政策對接、標準對齊、數據共享與業務協調,而這往往需要國務院有關部門協調。
過去不少政務服務改革以地方實驗為主,但是自下而上的推進通常更加困難,成本也更高。一些地方政府推動的政務服務改革,不得不采取非常規手段來打通數據和整合業務,既無謂浪費資源,又得不到更大推廣。在政務服務改革進入到深水區時,特別需要中央部委自上而下的推進和全國推廣,加快政務服務標準化,使改革成效進一步凸顯。
“高效辦成一件事”的實現離不開平臺支撐、數據共享與部門協同,核心是讓數據多跑路,用數據來證明,而這有賴于政務服務領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數字化轉型。2023年以來全國不少地區探索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機構改革,使政務服務能夠同數字政府建設深度融合,進而帶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更快落地。
“高效辦成一件事”的1.0版為走通各類事項整合和流程再造奠定了基礎,2.0版應在此基礎上形成政務服務改革的方法論、案例庫和操作模板,使之能夠直接用于未來政務服務的新增事項改革。特別是要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來做好“高效辦成一件事”,使各地各部門都能共建、共享和共用同一個平臺,實現技術和業務的深度融合。
考慮到各地情況差異較大,政務服務標準的全國拉平還有較大難度,也需要進一步加快區域均衡發展。各地應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從群眾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來謀劃和推進改革。畢竟,不是所有政務服務事項都適合且能夠合并為“一件事”。與此同時,也要加快地方成功試點的全國復制推廣,使一些地區和部門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盡快得以全國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要警惕政務服務改革過程中的回潮,避免改革走回頭路和反復交學費。過去群眾企業需要辦理的幾件事,實際上原本就是一個部門負責的“一件事”。但是,因為部門權力和利益使然,“一件事”卻分為多件事?!案咝мk成一件事”將這些事項合并為“一件事”,但是要警惕它們可能在未來又被分為分屬多個部門的多件事。未來也要加快推進各類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立改廢釋,使涉及政務服務環節的都參照“高效辦成一件事”來加以優化,為政務服務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據治理、數據要素×專業服務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