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這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引向深入的動員令,也是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遼寧省大連市深刻領會、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部署要求,提出“建設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的目標,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獲評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入全國成效明顯的20個城市之一。
一是注重規范引領、法規健全,著力打造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圍繞企業在市場準入、產權保護、投資融資、公平競爭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制定出臺《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管理辦法》《大連市外商投資促進條例》《大連市社會信用條例》《大連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促進條例》《大連太平灣合作創新區條例》《大連市基層社會治理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和制度規范,為各類市場主體蓬勃發展創造統一開放的制度環境。修訂實施《大連保稅區條例》《大連金石灘國家旅游度假區條例》,為園區法定機構改革先行先試和最大限度放權賦能提供有力立法支撐。加快統一大市場建設,持續清理影響市場公平競爭、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制度文件,經營主體在大連發展的預期不斷增強。
二是注重平等保護、有序競爭,著力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嚴格規范政府權力運行,完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積極推行監管執法“不予處罰”“從輕處罰”“減輕處罰”“不予行政強制”事項“四項清單”制度,實現行政執法規范化、精準化。強化企業服務保障,在東北地區率先推行預重整制度,實現破產案件全流程在線審理和在線申請財產查詢,組建“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法律服務顧問團”,助力依法行權和維權。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構建司法、行政、調解、仲裁“四位一體”協同保護體系,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保障企業合法權益。依法打擊針對企業及經營者的涉黑涉惡犯罪行為,堅決鏟除嚴重損害地區營商環境的壟斷經營、強攬工程、欺行霸市、敲詐勒索等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
三是注重防范風險、優化治理,著力打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加大經濟金融領域風險預警研判,緊盯涉眾型經濟犯罪、電信網絡詐騙、虛擬貨幣等重點領域,完善風險排查化解機制,推動金融環境持續好轉。建立遼寧省首家集中管轄一審民事金融案件的專業化法庭——大連金融法庭。制定破產審判規范指引,“東北特鋼破產重整案”“天神娛樂破產重整案”“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破產重整案”等多個案件入選全國、遼寧省優秀案例。加強企業周邊突出治安問題和安全隱患常態化排查整治,在企業較為集中的大型園區,落實治安聯防和安全檢查措施。
在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實踐中,我們深刻認識到:必須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神經末梢”作用,打通貫徹落實各項決策部署“最后一公里”;必須始終堅持法治安商,實現法治思維與市場思維、法律規則與市場規則、法律價值與市場價值的有機統一;必須始終堅持平等親商,持續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充分保障各類市場主體的法律地位平等、權利保護平等和發展機會平等;必須始終堅持自治尊商,尊重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對民商事權利的意思自治,讓市場主體更加省心、舒心、放心;必須始終堅持服務暖商,依托數字政府建設成效,加強數字賦能,打造現代化政務服務體系。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要求,把改善營商環境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以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助力大連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一是提高立法質效。深入分析高質量發展對立法的需求,圍繞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發展,健全完善法規制度,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完善備案審查機制,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法、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規范性文件。更加注重“小切口”“小快靈”立法,加強協同立法。充分發揮自貿區先行先試窗口作用,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二是規范文明執法。堅持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科學劃定權力邊界、規范權力運行。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即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嚴格規范涉企執法監管行為,更多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防止“一刀切”“運動式”執法,堅決杜絕違規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健全政務守信踐諾機制,切實糾正“新官不理舊賬”“政策不延續、承諾不兌現”“擊鼓傳花”等政務失信行為。持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執法聯動協作,統一執法標準,完善糾紛多元化解和維權援助機制,形成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良好氛圍。
三是嚴格公正司法。精準把握司法力度和溫度,嚴格區分經濟糾紛和刑事犯罪、違法所得和合法財產,最大限度減少司法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全面深化涉黨政機關案件“零強制執行”工作機制,加大涉金融案件執行力度,深化聯動機制,提高財產處置效率。大力推進“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建設,及時化解矛盾糾紛,降低企業訴訟成本,以法治力量幫助企業渡難關、固發展。
四是營造法治氛圍。推動法治強市建設,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引導企業防范法律風險、依法合規經營。著力提升各級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深入開展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以案說法工作,持續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活動。加快整合律師、公證、司法鑒定、調解、仲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資源和力量,為市場主體創業、融資、維權等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據治理、數據要素×專業服務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