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遼寧省沈陽市財政局獲悉,2024年以來,沈陽市財政局聚焦經營主體實際需求,積極創新政府采購信用監管模式,充分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著力打造政府采購“零門檻”“零成本”“零壁壘”的“三零”營商環境。
在創新政府采購信用監管新模式方面,沈陽市財政局以“政府采購四方當事人信用管理規范地方性標準”為根基,在信用評價基礎上借助信息(信用)數據平臺,對政府采購四方當事人的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建模,提升政采當事人對于信用數據的可視化匯總、分析和應用能力。目前已初步建立起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的信用監管模型。為打造“三零”政府采購營商環境,沈陽市財政局推出“承諾+信用管理”模式,供應商參與政府采購投標活動時,由原來需提供7項資格性證明材料,如今簡化為提供1項承諾函即可。清理政府采購活動中存在的不合理限制、排除或者變相排斥中小企業、外資企業等情形,消除限制企業參與的不合理門檻。在免費向供應商提供電子采購文件的基礎上,市、區兩級全面取消政府采購投標保證金,對近3年無不良履約記錄的供應商免收履約保證金。將以往投標保證金約束行為和供應商履約情況納入供應商信用管理規范地方標準,實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2024年,沈陽全市為4999家企業取消投標保證金達10.48億元,為1685家企業免收履約保證金6.74億元。沈陽市財政局全面落實政府采購文件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堅決禁止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和歧視待遇,并積極開展對政府采購領域“四類”違法違規行為的專項整治,組織全市預算單位和區縣開展自查自糾。共清理采購人以不合理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歧視待遇11起。
在精準施策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沈陽市財政局召開政府采購“聽勸—解憂”供應商專場座談會,與企業負責人、行業協會代表等進行面對面交流,廣泛收集意見和建議。通過預留采購份額、加大對小微企業價格評審優惠幅度、提高工程采購項目面向中小企業預留份額等有力措施,充分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助力中小企業發展。2024年全市中小企業合同金額占比達80.92%。充分利用政府采購平臺,把企業信用監管情況和中標信息精準推送給合作金融機構,對信用良好企業給予降低利率、縮短辦理時限、提升融資額度等優惠政策。目前已先后與14家金融機構合作,累計為128家企業釋放流動資金達3.73億元。創新設立沈陽市農產品采購平臺,2024年該平臺在售產品970余種,銷售金額累計達1.86億元,開辟縣域產業經濟發展新通道。
為守護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沈陽市暢通權利救濟渠道,做到“有訴必應”,嚴肅查處政府采購違法違規行為,行政處罰信息共享至中國政府采購網和信用中國平臺。通過先調節后裁決,調節與裁決并行的工作機制,方便、快捷、高效解決矛盾糾紛,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機制建立以來投訴調節撤訴率達20.6%。選取5起供應商違法違規典型案例通過媒體進行曝光,實現“以案釋法”,教育引導政府采購當事人規范自身行為。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民營經濟、產業發展、數字企業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