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民政局緊緊圍繞社會救助目標任務,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緊盯焦點、把握特點上發力,社會救助各項制度更加健全完備、機制運行更加高效順暢、服務管理更加便民惠民、兜底保障更加有力有效,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突出重點構建核心救助層。以低保對象和特困供養對象為核心救助層。轉變“人找政策”為“人找政策”與“政策找人”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市、縣、鄉三級社會救助發現工作網絡,強化信息化手段應用,加大走訪排查力度,進一步拓展社會救助主動發現渠道,確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依托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高標準建成了覆蓋12個救助職能部門、48類信息的社會救助對象主題庫,定期開展跨部門數據比對,利用該平臺對低收入群體進行動態監測,確保困難群眾早發現、早救助、早幫扶。推動救助政策“入戶告知”,全面梳理制定救助政策清單,制作救助宣傳折頁,對鄉鎮民政干部和村(居)工作人員開展政策宣傳培訓,開展“入戶告知”活動,上門宣傳政策,2024年發放救助宣傳折頁10余萬份。

  突破難點構建重點救助層。以低保邊緣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為重點救助層。建立與鄉村振興部門數據共享機制,每季度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災等意外事故導致剛性支出驟增或收入驟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等的防返貧監測對象進行數據核查比對,并將其中符合低保、特困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救助保障范圍,其他監測對象全部納入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并開展監測工作。落實急難型和支出型臨時救助政策措施,加強臨時救助與就業救助、受災人員救助及低保、特困制度的有效銜接,加大對臨時遇困流動人口救助力度,全面推行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救助,2024年,全市累計救助2.8萬人次,其中開展急難型臨時救助3524人。

  緊盯焦點構建普通救助層。以非本地戶籍人員因災、因禍、因病等突發意外情況或因失業導致困難為普通救助層,加大對非本地戶籍人員的救助幫扶,持續擦亮“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名片。按照民政部等四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優化非本地戶籍人員救助申請程序,健全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全面推行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救助。同時,烏蘭察布市全面建立“救急難”機制,依托包村干部、村(居)委會干部等,及時發現轄區內遭遇急難事項的家庭或個人,及時落實救助政策。健全由政府主導、民政牽頭、有關部門參與的個案會商機制,針對重點急難個案進行會商,妥善解決群眾急難問題。

  把握特點提升信息化救助效能。烏蘭察布市民政局協同各職能部門、第三方機構搭建救助服務網絡,提升救助資源調度配置水平。依托“內蒙古救助通”救助平臺,打通一門受理系統、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查系統、社會救助系統和社會救助移動端,為烏蘭察布市社會救助改革創新裝上了“數字引擎”,助推烏蘭察布市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駛入快車道。全市43.1萬名救助對象完成“內蒙古救助通”的注冊,40.2萬名簽署授權書,1194人通過小程序提交了社會救助申請。核對工作更加迅速精準,累計核對自治區、市本級預警數據34批次28803條,經家庭經濟狀況核查將符合條件的149人納入了保障范圍。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營商環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民營經濟、產業發展、數字企業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