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昆明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在發布2024年上半年20個營商環境創新案例后,再次發布2024年下半年21個營商環境創新案例。涉及市投資促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市級部門及盤龍區、宜良縣、滇中新區等縣(市)區,涵蓋招標投標、政務服務、科技創新、要素保障、跨境貿易、人才引育等多個領域,集中呈現了近年來昆明市在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的“昆明經驗”。
昆明市2024年下半年營商環境創新案例
1.構建遠程異地評標協同監管機制 夯實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監管基礎(市政務服務局)
2.全省首個質量融資增信產品“昆質貸”上線 引流“金融活水”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向新(市市場監管局)
3.情系用戶“五辦”樹“五心” 打造春城特色用電營商環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昆明供電局)
4.昆明市建立招商引資跨區域協作機制(市投資促進局)
5.“簡、快、優、省”推動城市供水持續優質高效(市水務局、昆明自來水集團)
6.創新聯動機制 優化科技服務(市科技局)
7.磨憨鐵路口岸成功創建全球首個國際衛生陸港(市商務局、磨憨—磨丁合作區)
8.全市首個政務服務“智慧問答客服”上線五華政務微信公眾號(五華區)
9.盤龍區“五措”齊施 護航項目發展邁向“優”途(盤龍區)
10.打造“三化三點三變”工作體系 全面提升營商環境投訴辦理質效(官渡區)
11.西山區“三法三化”化解??诋a業園區企業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西山區)
12.富民縣奏響公共資源交易“三樂章” 全面提升招投標領域營商環境軟實力(富民縣)
13.“五診聯治”醫企病 助企紓困促發展(宜良縣)
14.免費臨時攤區“小切口” 解決游攤走販“大問題”(石林縣)
15.從“一棵苗”到“一條鏈” 祿勸人才興藥開良方(祿勸縣)
16.聚才育才 協同發展 昆明成立北部五縣區人才聯盟(尋甸縣)
17.度假區以信用體系建設賦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滇池度假區)
18.“四大行動+四大環境”助力安寧打造工業經濟特色示范區(安寧市)
19.滇中新區“一表告知”推動投資快落地(滇中新區)
20.鍛造科技創新“強磁場” 激活園區發展“主引擎”(高新區)
21.“昆磨跨區通” 政務接力辦(經開區、磨憨—磨丁合作區)
1.構建遠程異地評標協同監管機制 夯實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監管基礎(市政務服務局)
一、案例摘要
2024年起,省發展改革委全省范圍內推動實施工程建設項目遠程異地工位制評標“大循環”全覆蓋。隨著遠程異地評標項目不斷增加,監管難度和監管成本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在省發展改革委的指導支持下,昆明市積極發揮省會城市“火車頭”“排頭兵”示范引領職能先行先試,牽頭與其他15個州(市)建立遠程異地評標跨州(市)協同監管合作聯盟,以“合法依規、優勢互補、嚴格監管、協同創新”的原則,創新推動工程建設項目遠程異地評標協同監管。
二、主要做法
?。ㄒ唬┙ǔ蓪冉y一規范、對外便捷高效的遠程異地評標“新工位”。全面總結近年來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化建設和遠程異地工位制評標試點經驗,通過“統規自建、統籌管理、統一調配”系列改革舉措,在全市范圍內整合現有評標工位資源,全市工位數量由原來的78個增至150個,實現評標專家從全省統一的綜合評標專家庫中隨機抽取、系統按專家所在地隨機分配工位、工位隨機匹配評標項目“三隨機”。
?。ǘ┮幏对u標專家管理,推動優質專家資源全省共享。積極主動融入全省遠程異地評標工位制評審大循環,立足省會、服務全省,發揮昆明市專家資源數量、質量、專精等優勢,為各州(市)提供優質、高效的評審服務,實現優質專家資源全省共用共享。2024年,全市受理項目總數5848個,其中承接其他州(市)客場項目4300個,占比達73.53%。
?。ㄈ﹦摿⒈O管“云聯盟”,構建遠程異地評標協同監管機制。在省發展改革委指導支持下,以“合法依規、優勢互補、嚴格監管、協同創新”的原則,牽頭與15個省內其他州(市)建立公共資源交易遠程協同監管合作聯盟。聯盟通過線上、線下會議等方式共同研究、協商推進公共資源交易遠程異地協同監管重要事項,增強遠程異地評標跨州(市)協同監管力度。聯盟成立以來,開展遠程異地評標專家約談1次、受理保山市轉辦項目投訴1件,聯系楚雄、文山、昭通、大理等地協助處理昆明市某工程項目復核工作1件。
?。ㄋ模┘哟筮`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構建風清氣正交易環境。開展常態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清除隱性壁壘集中整治,對2024年依法必須招標工程建設項目全覆蓋檢查,排查項目550個,發現問題192個,對發現問題清單化管理逐一整改銷號。建立公共資源交易人民監督員制度,與交易監督部門、交易中心見證部門構建起相互補充、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制定失信主體聯合懲戒細則并進行實踐應用,落實不良行為管理規則,完善信用信息管理、共享、運用制度。
三、工作成效
昆明市積極融入和服務全省工作大局,牽頭成立公共資源交易遠程協同監管合作聯盟,為各州(市)搭建起了高效的協同監管平臺,截至2024年12月,全市共開展遠程異地評標專家約談1次,受理保山市轉辦拖欠評標專家費投訴件1件,聯系楚雄州、文山州、昭通市、大理州等地協同辦理昆明市某工程建設項目復核工作1件,以“小切口”為突破,探索出一條具有云南特色的交易監管路徑,全面構建公平公正、陽光透明交易營商環境。
2.全省首個質量融資增信產品“昆質貸”上線 引流“金融活水”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向新
一、案例摘要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和《關于開展質量融資增信工作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通知》,昆明市先試先行、積極探索,率先在全省啟動以質量、認證、標準、品牌、知識產權等要素為核心的質量融資增信工作,推出首款質量融資增信產品“昆質貸”,充分發揮質量效能,引流“金融活水”潤澤實體經濟。
二、主要做法
?。ㄒ唬┚劢埂百|優”,以多維度“質量畫像”精準定位優質企業。制定《“昆質貸”金融服務工作方案》,將企業的質量品牌榮譽等無形資產,轉化為企業獲得授信的有形資產,以質量、標準、認證、品牌、知識產權等多維度“質量畫像”精準定位具備信用、效益和發展潛力的優質企業。服務重點向堅持質量第一、注重質量管理、產品和服務質量穩定、具有知識產權優勢的企業傾斜,包括獲得各級政府質量獎、商標專利獎、標準創新貢獻獎或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制定的企業,獲得低碳、有機、國推綠色產品認證,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認證等的重點優質企業及知識產權重點企業和質量技術創新企業。同時,面向符合相應條件的企業首席質量官個人提供專屬貸款金融產品。
?。ǘ┚劢埂肮糙A”,以多方位“聯動運行”聯合推廣金融服務。探索“合作銀行+優質企業白名單+銀行授信”的聯動運行模式。一是由市市場監管局擇優確定合作銀行,簽訂合作協議,合作推出“昆質貸”金融服務。引導各合作銀行為獲得質量品牌榮譽的企業提供低門檻、低成本的信貸支持,用于企業質量技術改造、產能升級、廠房購建改造、質量創新研發等。二是建立白名單制度,根據企業質量品牌榮譽、質量管理、知識產權、標準化以及首席質量官認定等情況動態更新白名單,及時向合作銀行推送白名單,指導合作銀行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推出符合企業需求的“昆質貸”金融服務。三是銀行根據名單內企業需求,“點對點”提供融資支持。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和利用質量融資增信要素,合理分析評價企業質量水平、品牌價值和創新發展能力,支持成長型企業立標準、提質量、穩發展。
?。ㄈ┚劢埂胺铡?,以多領域“優質高效”精準服務企業提質增效。廣泛開展中小企業質量技術服務,充分發揮“昆明質量在線”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及線下站點服務效能,掌握企業融資需求和服務需求,企業可到合作銀行線下辦理貸款事宜,也可以通過“昆明質量在線”一站式平臺在線預約賬戶開立、額度測試、提交貸款申請等。
三、工作成效
“昆質貸”將企業的質量品牌榮譽轉化為企業獲得授信的有形資產,用于企業質量技術改造、產能升級、廠房購建改造、質量創新研發等,解決企業融資中擔保難、融資貴難題。目前,昆明市市場監管局與3家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6家企業通過“昆質貸”獲得質量融資增信1815萬,企業在貸款利率、期限等方面享有差異化優惠,滿足了實體經濟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3.情系用戶“五辦”樹“五心” 打造春城特色用電營商環境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昆明供電局)
一、案例摘要
2024年10月,昆明供電局舉辦西南首屆昆明市優化用電營商環境創新舉措成果發布會,聯合市工信局正式發布《昆明市供用電管理(暫行)辦法》和“五辦”樹“五心”改革創新成果,相關經驗獲新華網、中國電力報、云南省廣播電視臺、春城晚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累計瀏覽量突破40萬次,有力提升了昆明市用電營商環境品牌形象。
二、主要做法
?。ㄒ唬┲讣庖邹k,智能服務貼心。堅持數“智”引領,持續深化政企證照數據共享,不斷完善地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一是全省率先推廣“營業執照+辦電預約”“不動產+用電”聯動過戶功能。市工信局統籌協調打通省、市兩級數據交互信息通道,將用電業務全面融入企業注冊開辦、不動產登記變更公共服務流程,減免資料重復提交,2024年聯辦業務量超過2300件。二是“網、掌、微、支、政”五位一體網辦聯辦。南方電網網上營業廳、“南網在線”APP、微信公眾號、支付寶生活、政務服務網、一部手機辦事通APP、云南工程建設管理系統等平臺全面上線用電業務辦理專區。新建項目審批備案后,用電申請信息自動推送至縣(區)級供電企業,用電客戶經理“幫辦代辦”業務量同比增長近5倍,助力人民群眾“高效辦成一件事”。
?。ǘ┮徽就ㄞk,用電辦理省心。聚焦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推動市政公共服務聚合辦理。一是打造“政務+電力+金融”線下智慧營業廳。一站辦理公安、稅務、電力、金融等264項民生業務,與黑龍江、廈門、鄭州等九地實現1641項業務“跨省通辦”。累計業務咨詢及辦理近10692人次。全市205個政務服務點“e辦通”及587臺銀行柜員機全面上線用電業務。二是推動構建鄉鎮營商環境觀察站。在晉寧、宜良、富民、祿勸鄉鎮營業廳率先成立5個“營商環境觀察站”,常態化收集用電、政務等需求,聯動政府以“吹哨報到”模式,實現服務事項靠前辦。全年累計完成用電需求辦理189項。
?。ㄈ┚徒燹k,親民惠民用心。促成“服務網格”多元融合,全面保障省市重點項目按期投產。一是積極推進“政務+電力”網格互融互通。劃分670個電力服務網格,聯合301個基層社區,設立24小時供電服務總經理熱線解決用戶用電疑難雜癥,全面實現故障報修、電費繳納等基礎供用電服務不出“網格”,用戶問題一次解決率超過98%。二是“聯席辦”協同保障重點項目按期投產。建立省市重點項目保障專班,與市工信局建立電力要素保障會商機制,指導企業用戶提前開展電力線路遷改及通道清理工作,有力保障裕能二期、西南銅業、聞泰二期等31個項目投產送電。其中,云南裕能二期220千伏輸變電工程較原定日期提前83天投產通電,創省內同類項目最快紀錄。
?。ㄋ模┌葱杓崔k,持續供電安心。始終把滿足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對電力的需求作為奮斗目標,政企協同推動電力高質量發展。一是昆明電網固定資產投資首次超過40億元,成為南方區域首個通過堅強局部電網安全評估,達到“建成”標準的城市。同步建成西山高朱新村、尋甸寧則祖村、呈貢萬溪沖村等一批配網供電示范區并形成推廣經驗,城鄉平均停電時間差距較2020年近20小時/戶縮小至目前1.3小時/戶,同比縮減93.5%。二是推動東川碧谷產業園區、呈貢中南高科智匯產業園區完成供電“轉改直”改造,預計每年可為產業園區降低綜合經營成本共計約84萬元。
?。ㄎ澹┊a品創辦,電力消費放心。一是策劃推出“暢享出行”“碼上用電”“云享灌溉”等特色用電服務,滿足小區車庫、臨街夜市、農田排灌等場景差異化用電需求。二是升級推廣“春城用電?!薄按撼怯秒娰J”金融保險服務,全年用戶累計使用金融產品繳納電費2.7億元,助力用戶電費資金周轉,提升賬務處理效率。三是首創“昆明指數”能源大數據中心,開發“電力看+”17個數字場景,精準調度供給與需求,賦能昆明高質量發展。
三、工作成效
近年來,昆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昆明供電局圍繞“大抓產業、主攻工業”部署,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提升工作全面融入昆明市“六個春城”建設。2024年昆明供電局售電量達394.5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71%,服務新能源電池、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行業發展。全年用戶平均停電時間1.99小時/戶,同比下降27.64%,首次突破進入2小時/戶,有力支撐昆明市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四季如春營商環境”。
4.昆明市建立招商引資跨區域協作機制(市投資促進局)
一、案例摘要
長期以來,昆明區域協調發展面臨諸多難題,主城核心區空間受限,遠郊縣區項目匱乏,合作招商動力不足,資源要素失衡錯配等問題嚴重制約其發展。如何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摒棄局部利益思維,實現共同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昆明市積極謀劃,建立招商引資跨區域協作機制,采取一攬子部署和一體化推進策略,推動產業在區域間合理布局、梯度轉移與利益共享。
二、主要做法
?。ㄒ唬﹦撔抡摺捌凭帧?。為推動昆明市形成“錯位發展、分工協作、功能互補、協調并進”高質量區域經濟布局,昆明市出臺《關于統籌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的意見》,提出優化產業發展空間布局,構建跨區域產業轉移利益共享機制,以全市“一盤棋”思維促進產業高水平、高效率、高質量發展。此后,昆明又陸續出臺2個配套文件及N個系列支撐文件,形成“1+2+N”的跨區域招商引資、產業協作發展機制,有力推動各縣(市)區突破行政區域限制,提升招商引資質量,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ǘ┤齻€“一盤棋”理念——“開局”。統籌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樹立“產業布局一盤棋”“要素保障一盤棋”“招商引資一盤棋”理念,實現產業跨區域轉移和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其中,“產業布局一盤棋”著重增強發展的統籌性、整體性與協調性,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構建特色產業發展格局;“要素保障一盤棋”強調市級層面統籌資源調配,提高要素供給效率;“招商引資一盤棋”則突出招商引資的“助推器”作用,實現全面統籌、高效聯動招商。
?。ㄈ┬抡?、新思維,促成新項目落地——“布局”?!?+2+N”系列政策推行以來,全市“一盤棋”跨區域產業協調發展成果頗豐:祿勸縣與富民縣共同推動上下游產業協同布局、東川區與尋甸縣合作共建天生橋產業園區、滇中新區與西山區實現跨區域項目流轉、西山區與富民縣共同保障華潤電力大興藥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落地建設、宜良縣與陽宗海風景名勝區共同推動華潤匡遠林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落地建設、經開區與尋甸縣共同推動維先農業項目落地建設等,通過跨區域協作,充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全市產業聯動發展。
?。ㄋ模┨鋈?,請進來,打造“飛地園區”新高地——“開新局”。昆明市以托管磨憨為契機,在“1+2+N”跨區域協作發展機制基礎上,重點打造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和滬滇臨港科技城兩個“飛地園區”,作為各縣(市)區共有園區,由市級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各縣(市)區可在此招商引資,并與本地聯動形成對外開放組合。2024年5月,昆明市出臺《重點“飛地園區”跨區域協作管理辦法(試行)》,推動招商引資和產業轉移項目在“飛地園區”優先落地、高效聚集。
三、工作成效
昆明市通過統籌跨區域招商引資和產業協調發展的不斷實踐,實現了招商引資從“內卷”式競爭向“共贏”式合作的轉變,推動了地區間產業從分散式布局轉向特色集中式布局,拓展了產業上下游供應鏈,進一步做大做強了特色產業鏈,有效釋放了區域一體化發展紅利,逐步實現了區域經濟間的相對平衡,產生了區域間“1+1”大于2的協同效應。
5.“簡、快、優、省”推動城市供水持續優質高效(市水務局、昆明自來水集團)
一、案例摘要
近年來,昆明市水務局和昆明自來水集團以惠企便民為抓手,持續推動城市供水優質高效。供水服務從1.0版向6.0版持續優化升級,經營主體報裝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1個環節,拓展服務延伸到用戶水龍頭。數字化賦能,用水業務實現100%全程網辦??茖W統籌水網規劃建設,解決市政管網未覆蓋的高邊遠區域用水問題。清理所有不合理收費,真正實現“零費用”目標。
二、主要做法
?。ㄒ唬昂啞被鞒?,升級服務。一是供水服務從1.0版向6.0版持續優化升級。通過供水企業申請用水的壓縮至“申請受理一驗收通水”2個環節。社會投資低風險項目用水報裝,實行“11000”服務,即1個環節,1個工作日通水,零材料,零費用,零跑腿。依托云南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對有預留口、用戶確認費用、具備水表安裝條件、無土方施工的重點項目、應急工程等用水報裝實行“報裝即通水”服務。二是拓展延伸服務,“昆水管家”為民服務“最后一百米”。在主城區開展有償延伸服務,將供水服務從供水設施產權分界點(水表等計量器具)延伸服務至用戶用水器具前,即延伸到水龍頭。開展表后供水設備設施維修、水池清洗、漏水檢測及水質檢測服務。
?。ǘ翱臁彼偻ㄋ?,高效聯動。一是打造“指尖水務”,網上辦事更“快”。對全市經營主體用戶及一般項目用水報裝實行“230”服務,即無外線工程2個工作日通水,有外線工程3個工作日通水,0材料。持續升級一網通辦服務平臺,實現線上用水事項覆蓋實體營業廳98%以上業務,全程網辦率達100%,與云南省“一部手機辦事通App”、云南省政務服務網、昆明市“i昆明App”和“e辦通”自助服務終端對接打通,實現查詢、交費、過戶及報裝等高頻事項辦理。打造“網上辦”“指尖辦”“自助辦”服務矩陣,使供水服務“24小時不打烊”。二是推行“高效辦成一件事”,政企聯動辦事更“快”。持續推動政務服務與水電氣網市政公用服務聯動機制,實現工程建設項目辦理建筑施工許可與水電氣網報裝一件事、非工程建設項目用水用電報裝一件事、不動產登記與水表過戶一件事,低保證審核與低保水價申請一件事,臨時計劃用水報裝一件事等多項“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
?。ㄈ皟灐辟|供水,保障質量。一是科學統籌水網規劃建設。進一步擴大供水范圍,優化供水布局,解決市政管網未覆蓋的高邊遠區域用水問題,實施多個供水保障工程,在五華西翥片區投資約3940萬元,新建廠口、桃園和沙朗三個片區的供水管網和兩個高位水池,解決昆明主城西北片區的供水問題;在盤龍茨壩片區投資約5500萬元,新建供水管網和泵站,解決玉器城、玉澤苑、翡翠花園三個小區和石關村約2萬人從使用地下水切換為使用自來水的問題;在呈貢西片區投資約3.25億元,新建市政供水管道,使呈貢區配水主干管實現南北貫通,解決呈貢西片區的用水問題。二是供水可靠性及服務質量實行公開監督機制。自2023年起,各供水企業每季度定期公開出廠水水質合格率、官網末梢水水質合格率、管網平均壓力、管網壓力合格率、計劃停水及突發停水次數、停水時長等供水可靠性及服務質量指標,接受企業群眾監督,保障城市供水優質優服。
?。ㄋ模┕潯笆 背杀?,筑巢引鳳。一是在城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供水企業的投資界面延伸至用戶建筑區劃紅線。清理所有不合理收費,不再向用戶收取建筑區劃紅線外供水接入工程費用及計量器具費用。二是為用戶提供高品質延伸服務,延伸服務收費嚴格按照“原則上成本利潤不超過10%”要求執行,實行明碼標價,不得收取未予標明的費用。三是為進一步降低經營主體投資負擔,真正實現“零費用”目標,對昆明市低風險小型項目(即接水管徑DN40及以下及外線管長200米以內)的供水接入項目實現零費用辦理。
三、工作成效
昆明城市供水持續精簡優化業務流程,積極拓展高品質延伸服務,打造“指尖水務”服務平臺,應用數字化技術賦能,推行用水“全生命周期”服務。企業用戶從接水申請到通水流程環節由11個減為最少1個,減少91%;申請材料由3項減為0項,減少100%;辦理時間由約30個工作日減為最多5個工作日,壓縮83%;辦理費用減為零費用,減少100%;辦理全程跑腿次數由多次跑減為零跑腿,減少100%。
6.創新聯動機制 優化科技服務(市科技局)
一、案例摘要
市科技局堅持把促進技術供需對接、加速技術擴散和應用作為創新鏈和產業鏈雙融合的重要舉措,積極轉變思路、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優化流程、做優服務,多措并舉推動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技術市場活力充分迸發。昆明市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數量由2020年2505項增長到2024年13311項,實現增長翻兩番;技術合同成交額由2020年的35.66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76.73億元,突破百億大關。
二、主要做法
?。ㄒ唬┥罨萍俭w制改革,建立“新機制”。建立聯審聯辦服務新機制。攜手市商務局聯合開展涉外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高效辦成一件事”,以實現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的目標,打造營商環境“新樣板”,打造高效便捷、更具活力的科技創新環境和政務服務新生態。實現“四站聯動”服務新模式。整合全市資源,統一認定標準,積極探索大額技術合同四個認定登記站點會商認定,將“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服務事項的辦件時限由法定的10個工作日縮短為1個工作日,對于符合辦理登記要求的技術合同實現即時辦結,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量”“質”雙提升。
?。ǘ﹦撔抡咧笇J?,服務“零距離”。擦亮科創服務底色。自2022年以來,市科技局創新工作模式,成立了“政策直通車 服務零距離”科技服務團。組建“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小分隊,踐行一線工作法,下沉企業送政策、送服務,開展“點對點”精準指導,充分運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29條措施》政策的影響力,累計發放“一圖讀懂”宣傳頁、《便民手冊》等宣傳資料10000余份。三年來“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小分隊已開展活動80余場次,累計服務企業200余家次。疏通登記主體堵點。為最大便利技術合同登記主體便捷辦理業務,結合認定登記機構站點特點,派出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服務點,貼近縣區、園區、企業開展“一站式”“保姆式”認定登記服務。
?。ㄈ┚劢箍萍紕撔缕髽I,突出“強主體”。精準聚焦施策。聚焦行業特點,貼合企業業務,針對信息產業、農林牧漁、冶金礦產、水利水電、交通運輸等行業,面對面分類指導企業如何規范簽訂技術合同,現場進行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靶向分類跟蹤。針對不同技術領域的登記主體,制定跟蹤清單,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環境保護、農業等技術領域,施行“一家登記主體一份服務清單”,做到“應登盡登”。
三、亮點及成效
昆明市將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數量作為反映科技成果轉化活躍程度的重要指標,不斷支撐和激發科技成果的“新活力”。三年來昆明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長率達44.87%。2024年,昆明市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達13311項,較去年同期增加1545項,占云南省的77.36%,同比增長13.13%。合同成交額為176.73億元,占全省的52.37%,較去年同期增加61.97億元,同比增長54.00%。同時,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允許科研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權,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積極引導科研院所制定制度,促進科研單位成果轉化輸出。2023年至今,云南農業大學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5.48億元,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登記技術合同1.83億元。
7.磨憨鐵路口岸成功創建全球首個國際衛生陸港(市商務局、磨憨—磨丁合作區)
一、案例摘要
國際衛生陸港是世界衛生組織對口岸核心能力的國際認證,旨在考量口岸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被認為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字招牌”。目前,全球尚無陸路口岸特別是鐵路口岸成功創建“國際衛生陸港”。磨憨鐵路口岸開通以來,昆明市著力構建口岸公共衛生核心能力,推進國際衛生陸港創建工作,2023年12月3日,經世界衛生組織評定,成功創建為全球首個國際衛生陸港。
二、主要做法
?。ㄒ唬┱I導,強化統籌。制定《磨憨鐵路口岸創建國際衛生陸港工作方案》,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磨憨鐵路口岸創建國際衛生陸港領導小組,按照“政府牽頭主導、鐵路主體落實、海關技術指導、部門協調聯動”的工作思路,鐵路、海關、衛健、生態等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合力推動創衛工作。同時,市政府籌措專項資金用于磨憨鐵路口岸設備采購及環境改造,進一步補齊口岸公共衛生環境設施短板。
?。ǘ┟鞔_任務,分工到位。為提升創衛工作效率,明確由磨憨—磨丁合作區管委會作為創建工作主體,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實施主體,相關部門各負其責,以中老鐵路開通三周年為期限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系統推進創建工作。同時結合首次衛生能力考核反饋意見及衛生陸港創建要求,按照“工作任務化、任務清單化、清單具體化”的工作方法,制定《創衛工作分工責任表》,確保每項任務落實、落細,各塊工作不缺項、不漏項。
?。ㄈn}研究,上下聯動。實行“兩級”會議制度統籌推進有關工作,涉及口岸具體建設及整改問題由管委會召集屬地海關、衛生、鐵路等部門召開會議研究解決;涉及部門協調、資金保障等問題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召開專題會議解決落實,確保各項工作在限期內有效開展。
?。ㄋ模┎槿毖a漏、整改提升。領導小組圍繞國際衛生陸港創建測評內容和標準,多次組織有關部門開展實兵演練和監督檢查,查找問題,進一步查缺補漏、整改提升。同時為確保評估工作順利推進,兩次邀請海關總署專家組成員赴磨憨鐵路口岸為創建工作進行全面把脈問診。
三、工作成效
磨憨鐵路口岸創建國際衛生陸港,不僅僅是中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為創建國際衛生陸港打造了示范品牌,為非洲等發展中國家貢獻了“中國經驗”。
?。ㄒ唬┛诎缎l生安全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磨憨鐵路口岸建立了口岸聯檢單位聯防聯控網、口岸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聯防聯控網、口岸與地方衛健部門聯防聯控網、口岸與系統內聯防聯控網、口岸與“兩中心+三外延”技術支撐聯防聯控網等五大聯防聯控立體網絡,持續完善口岸衛生安全管理體系。
?。ǘ┛诎锻话l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進一步提升。通過制定各部門共同參與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形成了口岸與地方聯動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長效聯防聯控機制,使磨憨鐵路口岸充分具備有效防范各類傳染病經國際旅行傳播的能力和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ㄈ┛诎缎l生專業能力進一步強化。通過建立由站內醫療急救點、指定醫院、外延醫院組成的三方醫療急救網絡,專業人員能力不斷加強;建設負壓隔離室及傳染病防控、核生化監測等設備,為磨憨鐵路口岸公共衛生核心能力建設提供了堅強技術支撐。
?。ㄋ模┕箔h境衛生設施進一步配套。建立車輛—車站—市政管網的三級固體、液體廢棄物處置機制,對車輛產生的固體、液體廢棄物可并入車站集中管網后實施無害化處理,實現全流程閉環管理。同時設置“常戰結合”兩套完整的衛生檢疫和監管設施,可做到正常無疫情時,在站房國際大廳開展檢疫查驗;一旦發現疫情風險即進入“戰時狀態”,國際列車不進入車站,在前置攔截區開展檢疫查驗,避免與國內列車、人員產生交叉,最大限度減少疫情的擴散。
8.全市首個政務服務“智慧問答客服”上線五華政務微信公眾號(五華區)
一、案例摘要
五華區為破解政務服務信息“搜不到”“答不準”“看不懂”等堵點難點,將政務服務數字化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先手棋”,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的“智”與“質”。在五華政務微信公眾號上線全市首個具有區域個性化的政務服務“智慧問答客服”,大膽嘗試政務服務由“人工咨詢”向“智能交互”的跨越升級,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助力五華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做法
?。ㄒ唬底仲x能推進“智”答。五華區深入推進數字化建設,收集整理企業和群眾電話咨詢、現場咨詢中的高頻問題,分析把脈辦事難點堵點,精準定位政務服務工作要點熱點,形成涵蓋社會保險、市場監管、稅務征收等業務知識的問題清單。對照問題清單,逐一梳理答案,搭建標準模板問答場景,建成“權威準確、標準統一、實時更新”的知識庫,實現“用問題來解答問題”。利用語言理解、智能推理、數據分析等技術,通過提取關鍵詞,實現智能實時回復,24小時不間斷提供在線咨詢、辦理引導、政策解讀等服務。群眾只需輸入關鍵詞,“智慧問答客服”就能迅速總結提煉相關信息,推送標準一致、權威準確的專業性答復,實現“咨詢即服務”。
?。ǘ┤藱C協同提升“智”效。人工智能與客服系統雙管齊下,針對簡單高頻問題,“智慧問答客服”可依托知識庫作出答復,實現秒級響應;針對工作時段的復雜疑難問題,可轉接至人工客服,給出詳細的解答和指導;針對非工作時段的疑難問題,系統可記錄存檔,在工作時段反饋至人工客服,一個工作日內限期答復。有效破解傳統智慧客服“不解人意”、“答非所問”的問題,做到智慧客服與人工客服之間的互補,讓群眾通過通俗的語言表達即可獲得最貼近需求的答案反饋,為企業群眾提供“一對一”保姆式咨詢、輔導服務。實現常見問題自助“查”,標準問題自動“答”,個性問題專人“解”。
?。ㄈ┐蚱葡拗瓢l揮“智”能。五華“智慧問答客服”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針對咨詢、投訴、求助、建議等非緊急類訴求,提供7×24小時自動應答服務,即使在非工作時段,也能接受群眾咨詢。與傳統咨詢方式相比,“智慧問答客服”的應答速度、應答準確度具有突出優勢,能夠有效提高政府機構與企業、群眾的交互效率,讓市民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有人辦、馬上辦、能辦好,無論何時何地都能享受到及時、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做到群眾訴求100%傾聽、群眾疑惑100%解決,真正實現了政務服務“不打烊”。
三、工作成效
五華區依托數字賦能,進一步升級服務體驗、優化服務性能,拓寬服務深度,構建線上與線下高度融合、人工與智能緊密結合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將政務服務延伸至群眾的“手指尖”,為群眾提供全方位、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大幅提升了群眾“好辦事、易辦事、快辦事”體驗感和滿意度。自2024年7月1日上線運行至今,共答復問題2812條,其中智能客服答復2609條,人工客服答復203條,多方位多角度為辦事群眾答疑解惑,真正做到“民有所呼,一呼即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