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市不動產登記事務中心以干部作風建設為統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聚焦“六抓六提升”,進一步轉變隊伍作風、增強服務意識、提升人員素質、優化營商環境,全力建設“政治過硬、作風過硬、能力過硬”的不動產登記隊伍。
常抓思想教育不松懈,增強政治意識。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精神上來,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時向全體干部職工傳達省廳不動產登記隊伍作風常態化建設相關工作會議精神,深刻領會當前省自然資源廳抓不動產隊伍作風建設的決心意圖,統一思想,凝聚共識。認真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和“三會一課”制度,規范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穩健做好黨員隊伍的發展工作。組織開展為民服務專題教育會,引導全體黨員干部牢記為民宗旨、常修服務之心 。組織開展分管領導“走流程”活動,“面診”企業和群眾在辦事過程中遇到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逐項分析研判,提出整改優化措施。持續打造“黨旗領航·服務先鋒”品牌,加強黨員先鋒崗和先鋒隊建設,開展示范服務,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以實際行動彰顯黨建工作成效。
細抓制度管理不脫節,夯實管理基礎。以制度建設、作風建設、效能建設為重要抓手,切實提高規范化和科學化管理水平。以在服務大廳設置公告欄、在門戶網站公開服務事項等多種方式,公開不動產登記相關法律法規、收費標準及《不動產登記流程及辦事指南》。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規范管理,以管理促成效的長效機制。先后制定了《日常管理制度》、《考勤制度》、《數據質量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16項管理制度匯編成冊。完善了窗口應急管理制度,不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工作人員應急問題化解能力。同時,建立不動產登記疑難案件會商辦理機制,對現行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條文未直接明確解決辦法的疑難業務,邀請業務骨干、律師等相關人員進行疑難會審,多方面把關,共同尋求解決辦法和思路,穩妥化解不動產疑難問題。
嚴抓權力監督不懈怠,推進規范運行。嚴守不動產登記“六不準”“七不得”底線,全面梳理全業務流程廉潔風險點,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組織全體工作人員簽訂《不動產登記作風常態化建設承諾書》。堅持“質量優先、兼顧效率”的工作原則,設置數據質量監督崗,每月按10%的比例進行質量檢查,檢查內容貫穿業務自受理、審核登簿至發證全過程,發現問題及時回退,積極整改,做到消除存量、梳理流量、杜絕增量。進一步建立健全不動產登記投訴機制,聘請行風監督員,將不動產登記作風建設納入重要監督內容,開通“好差評”投訴熱線、舉報信箱,設置意見簿等多種途徑,拓寬民主監督渠道,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加強行風效能,推動作風常態化建設和素質提升雙落實。
緊抓為民服務不放松,提升服務水平。嚴格落實“一窗受理,并行辦理”,實現不動產登記和辦稅“一人一窗一機一系統”服務模式,“一窗辦事”涉稅業務辦理量位居全省首位。依托部門協同與數據共享,實現不動產登記高頻業務“全程網辦”,“跨域通辦”,2024年雙預告網辦比例82%,轉移登記網辦比例33%,抵押登記網辦比例63%,查封登記網辦比例47%,抵押登記網辦比例63%。結合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辦理不動產登記行動不便的實際,推出“綠色通道”、上門服務、延時服務、證書郵寄等便民服務,實現辦理“零障礙”;進一步拓展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應用場景,推進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在抵押貸款、稅收征繳、教育入學等領域的應用。穩妥開展居住權登記、非人防地下車位不動產登記。
強抓營商環境不止步,助企紓困解難。設置“涉企專窗”,為企業提供全流程“一件事一次辦”服務,實現“一人受理、1個環節,即來即辦、立等可取”。實施不動產單元代碼 “一碼關聯”用地、規劃、建設、監管、交易、稅收、登記、社會治理全流程應用場景,服務于“交地即辦證 ”“交房即辦證 ”,實現業務協同和“一碼可查 ”,并根據經營主體融資需求,合并辦理抵押權注銷、新抵押權設立、抵押權變更等,滿足項目建設不同階段的抵押融資需求。推行告知承諾,辦理不動產非公證繼承登記時,對市民確實難以獲取死亡證明、親屬關系證明的,可以通過書面承諾替代;小微企業申請不動產登記,無需提交證明材料,書面承諾后立即免征登記費。
狠抓創新增效不停頓,推動質優發展。通過加強部門間業務協同,暢通信息共享通道,構建了高效運轉、風險可控的二手房“帶押過戶”工作機制,2024年度累計辦理“帶押過戶”32筆,涉及金額914.5萬元。推出“不動產登記+司法查控”不見面登記服務,真正實現了不動產登記查詢、查封、解封、續封等網上不見面辦理。實現了貸款+抵押登記協同辦,將不動產登記“網上一窗”延伸到22個銀行網點,在銀行網點直接辦理抵押登記。推進二手房+水電氣熱聯動過戶,與住建、供氣、供水、供電、供暖等部門建立聯絡機制,靈活通過線下申請、線上共享的方式,實現二手房+水電氣熱聯動過戶。
下一步,嘉峪關市不動產登記事務中心將突破思維局限,緊緊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目標任務,合力攻堅、協同推進,全力解決好企業群眾的“急難愁盼”,為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