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快信用體系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總體部署要求,乳山市市場監管局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依托“山東省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融合威海市“大數據+市場監管”相關數據,對各類企業信用風險自動分類、精確識別、敏銳預警,根據信用風險分類結果,有效配置監管執法資源,實行差異化監管措施,切實減少對企業市場主體正常經營活動的干預,做到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明確信用分級及檢查標準。制定企業信用風險等級基礎分類標準,結合市場監管局分級分類監管事項工作實際,將監管服務對象統一確定為四類,即A(暫無風險)、B(較小風險)、C(一般風險)、D(較大風險)四個等級。同時,根據監管服務對象不同的性質、特點及監管要求,確定了對經營的商品和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的企業進行價格行為監督檢查等三類檢查標準。
實行信用分級動態管理。在初始分級的基礎上,對監管服務對象的不同信用行為,以市場監管服務對象的評價結果為依據,實行差異化監管?!半p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中要融入信用風險分類結果,確定隨機抽查的比例、頻次、抽查概率與抽查對象,加大對信用較低、風險較高企業的抽查力度,減少對信用較高、風險較低企業的抽查比例和頻次,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手段融入重點領域監管要求,形成行之有效的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工作機制和模式。
強化信用監管運行。建立以信用為關鍵要素的監管機制,使監管服務對象的信用層級評定和其自身利益深度綁定。依據市場監管范疇內監管服務對象的信用風險評價結果,實施差異化的監管辦法。對于信用風險表現較差的企業,周期性開展回頭看行動,并且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相互配合,利用對抽查比例和頻率進行動態調控、列入“黑白名單”等途徑,實現鼓勵誠信、懲處失信的效果,借助信用風險分類成果的合理運用,增強整個市場監管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民營經濟、產業發展、數字企業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