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市場監管部門以信用監管為基礎,以“雙隨機、一公開”為手段,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市場秩序規范有序發展。通過分類監管、智慧賦能、協同聯動,減少了對市場主體的干擾,提升了監管效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4年,濱州市依托市場主體信用等級,在全市監管領域全面落實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積極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融合應用,按照企業信用風險分類 ABCD 四等級,對高信用風險等級企業提高抽查比例、對低信用風險等級企業降低抽查比例,全年整合檢查任務318項,壓減檢查次數938次,部門聯合抽查信用風險分類結果運用率為100%,做到了對違法者“利劍高懸”,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大力推行涉企信息歸集和應用,將企業年度報告信息、異常名錄列入和移出信息、抽查檢查信息、行政處罰信息、股權出質信息等統一歸集、公示,記于企業名下,并與其他主要監管、執法部門涉企許可、處罰信息進行歸集共享、公示。截至目前,共歸集公示涉企信息32,492條,已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予以公示,記于企業名下,歸集率、公示率達到100%。依法做好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和信用修復管理工作,嚴格執行《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3個文件有關要求,發揮信用監管、執法辦案、業務主管和法制機構職能作用,健全完善各負其責、協同配合、高效運轉的工作機制,保證信用修復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同時,加強對各縣市區業務指導,注意突出重點,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及時評估有關文件政策實施效果,扎實、穩妥、有序做好各項工作。處理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市場主體信息134,421條,嚴重違法失信企業信息9條,為12,662戶市場主體完成信用修復,并及時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公示。
聚焦社會熱點問題,將“雙隨機、一公開”與互聯網直播帶貨相結合, 以入駐、營銷、售后3個環節為切入點,以平臺、主播、場所3方面為監管對象,明確直播帶貨領域11項監管類別、36項監管事項。創新開發全市直播帶貨跨部門監測平臺,實現直播場次、當前在線總人數及直播帶貨商品總數、銷量、交易額等信息的實時監測、預警分析和聯動處置。建成濱州直播帶貨綜合監管“0543”模式,經驗做法在全省系統推廣。
2025年,濱州市將進一步推進智慧監管,促進服務升級。繪制企業精準畫像,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與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的深度融合,定量研判企業信用水平和監管風險,動態調整抽查比例,按照經營主體信用風險狀況,對經營主體信用風險科學實施分級分類,實現精準靶向監管。持續推行移動執法監管,提升智慧監管效能。依托“山東通”APP開展雙隨機移動監管,逐步實現無紙化“掌上管”。借助信息化建設和新技術的應用,執法人員在現場執法過程中,可以通過移動端實時完成信息輸入、證據采集、檢查結果錄入、電子簽名等事項,將原來的僅依靠“人”的監管轉變為“人”與大數據相結合的全新監管模式,提升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使監管從紙質走向“云端”,有效降低經營主體和基層監管部門負擔,進一步實現監管的“無處不在”。持續發揮“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聯席會議的總牽頭作用,優化協同監管機制和方式,強化跨部門綜合監管和部門間的協作配合,切實做好省、市各項工作任務的部署、推進、落實,為“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提供支撐和保障。形成“政府主導、部門牽頭、聯合推進、共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全市信用監管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
2024年,信用監管與“雙隨機、一公開”的協同創新,為市場主體營造了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2025年,濱州市將以更高標準推進智慧監管、信用賦能,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市場活力,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民營經濟、產業發展、數字企業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