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建立“資本下鄉能賺錢、農民進城能發展”工作目標,遂寧市因地制宜構建“1個交易平臺+市縣鎮村4級工作體系+1個配套服務公司”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體系,推動全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標準化、規范化、實質化運行。今年一季度累計成交805宗,成交金額1810.2萬元,成交率提高至48.7%,村(社區)交易覆蓋率提升至91%。
一、堅持“三高”并舉,強化組織保障
一是高位推動。將構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體系作為小切口、快見效“微改革”重點事項,在市委全會上部署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工作,印發農村產權交易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等指導性文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推動、分管領導定期調度,全市召開工作推進會6次、部門聯席會4次。二是高度協同。市級由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定期研究推動;市委農辦、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牽頭組建專班,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行業主管部門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強監管;紀檢監察機關將“應進必進”作為“三資”監管和基層巡察重要內容??h級參照建立“領導小組+工作專班+聯席會議+監督檢查”工作機制。鎮、村兩級堅持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分管負責人具體抓、固定專兼職人員抓落實。三是高效落實。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升級上線全市農村產權交易新平臺,經過一個季度攻堅全面構建起“1+4+1”服務體系,今年1月1日起全市農村產權交易實現從“愿進則進”向“應進必進、愿進能進”轉變。
二、推進“三建”落地,搭建服務架構
一是搭建“一個交易平臺”。堅持“市優平臺、縣抓交易、鄉推項目、村集信息”思路,升級完善全市統一的信息發布和交易平臺,實現線上提交申請、信息發布、報名、交易、鑒證、結算全流程電子化交易。通過與成都農交所平臺和“遂寧通”平臺互聯互通,與主要門戶網站鏈接、制作抖音視頻等方式,擴大信息發布面和競爭參與度。二是構建“四級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市、縣兩級交易中心服務陣地功能,依托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設置接件窗口,在村級設立服務網點、由村干部兼任信息員,構建“四級聯動”交易服務體系。市縣兩級規范建立線下專區(專窗)7個,鄉鎮(街道)設置標準化接件窗口92個,村(社區)固定信息員1293名。三是組建“一個服務公司”。依托國企明確或者組建配套服務公司,開展策劃包裝、資產評估、代理代辦等綜合服務,理清配套服務公司服務定位、運營思路、運行機制,找準實體化運行、市場化運作平衡點,構建起國有公司長期深度參與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新模式、新機制。
三、統籌“三端”發力,打通供需渠道
一是做細供給端。開展走企業、訪鄉村、進社區“農村產權交易走基層行動”,動態清查核實各類農村產權,推動清查一批、核實一批、包裝一批、交易一批。二是做優需求端。針對服務對象需求,新增VR全景展示、確權衛星地圖等功能,帶規劃條件、周邊環境、支持政策掛網展示,對交易信息進行全方位披露。針對信息不對稱問題,積極引導經營主體、工商資本通過交易平臺查詢投資信息、上傳投資需求。新平臺上線以來,訪問次數達5.2萬余人次,收集需求信息50余條,促成交易13宗,成交金額435.2萬元。三是做深培訓端。采取專題研討、辦班培訓、現場教學等多種方式開展線上線下業務培訓,2024年11月以來舉辦宣傳培訓40余場次,培訓“四級服務體系”工作人員、各方交易主體1900余人次。
四、突出“三維”賦能,提升交易質效
一是突出標準賦能,確保有章可循。統一交易目錄、交易規則及文書模版,編制12個交易大品類實操規程,制發操作手冊、辦事指南,實現業務指導標準化、流程化、模板化。二是突出數智賦能,確保全程可溯。嚴格按照9個基本程序提升交易系統,有效承載項目宣傳推介、線上資料審核、網絡實時競價、信息發布查詢、電子檔案管理、交易鑒證結算等多種功能,健全系統日常維護、運行監測、數據安全工作機制,確保交易各環節全程公開、網上留痕、追溯有源。三是突出服務賦能,確保需求可及。按照有固定交易場所、有統一交易標識、有規范交易程序、有必要經費保障、有穩定工作隊伍“五有”要求,推進實體大廳、網上大廳融合運行,采取優化交易流程、簡化交易手續、免收交易服務費等措施提升交易服務質效。今年一季度共受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業務1652宗,市場活力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