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營商環境指標高分答卷
——上海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調查
法治化營商環境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設施,是激發市場活力、穩定社會預期、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支撐點。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窗口和經濟發展引擎,上海連續8年出臺行動方案,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今年更是形成58項改革任務,直擊企業痛點。從制度創新到司法效能提升,從企業服務優化到國際規則對接,上海的法治化實踐不僅為全國提供了示范,更在數字經濟、跨境貿易等前沿領域探索出“上海方案”。
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中國企業調查數據以及《2025中國企業調查概況報告》顯示,中國企業調查表現總體較好,在與營商環境相關的59個測評點中,上海22項達全球最優水平。華東政法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中國法治化營商環境研究院院長羅培新認為,這充分表明上海市在對標國際通行標準、優化制度規則、改善政務服務質量、提升企業辦事效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一成效背后,是上海市各級政府部門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法治思維的系統性重塑,以及數字技術與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
“上海高度重視持續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我們把良好營商環境看作上海的一張閃亮名片?!鄙虾J形睍?、市長龔正表示。
上海市持續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究竟有哪些新進展、新舉措、新思考?
構建協同保護治理體系
著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需運用法治力量穩預期、強信心、促發展。在構建協同保護治理體系方面,上海交出了高分“答卷”。
今年2月,上海市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發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業感受 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連續8年吹響優化營商環境的號角?!缎袆臃桨浮泛w深化世行對標改革、優化為企整體服務、優化涉企監管檢查、夯實營商基層基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五大方面58項具體任務舉措,持續完善法治保障。上海各部門迅速行動,多方發力打造堅實的“法治防火墻”。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推出6個方面15類舉措,細化分解為50項具體任務。比如,在提升審判執行質效方面,聚焦重點環節、重點領域,在上海國際商事法庭建立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涉外商事糾紛協議管轄示范條款機制。在深化破產運行改革方面,以數助辦案、府院聯動為抓手,支持破產行政事務協調機制運行,支持建立完善市場化庭外重組機制等?!?.0版計劃是上海法院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向縱深邁進的又一重要舉措?!鄙虾J懈呒壢嗣穹ㄔ狐h組成員、副院長林曉鎳表示。
上海檢察機關從經營主體權益保護、市場秩序法治保障、營商環境氛圍營造和檢察履職賦能升級4個方面,明確17條59項具體任務。在互聯網企業“扎堆”的長寧區,長寧區檢察院將依法打擊利用網絡敲詐勒索企業、損害商業信譽、尋釁滋事等“按鍵傷企”犯罪,構建互聯網公益侵害協同治理機制。金山區檢察院與金山區市場監管局聯合發布《經營主體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手冊(1.0版)》,涵蓋網絡直播行業規范、稅務內控升級、商業秘密保護、國際貿易規范經營等領域。松江區人民檢察院形成以業務部門主任總負責,主辦檢察官為統籌,3名檢察官幫帶多名辦案骨干協作,松江大學城專家學者、市場監管局等單位專業“外腦”助力的“1+1+3+N”辦案模式,著力開創工作新局面。
構建優良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解決糾紛是關鍵一環。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長劉言浩表示,將發揮商事調解程序靈活的優勢,以便企惠企為原則,為企業提供便捷的商事爭議解決服務。同時,加大仲裁制度規則供給,推動拓展涉外海事臨時仲裁適用范圍。上海市在全國率先推動建立多層次、全鏈條的臨時仲裁制度規則體系,在去年出臺《上海市涉外商事海事臨時仲裁推進辦法(試行)》基礎上,今年又拓展了涉外海事仲裁的適用范圍,進一步增強上海作為仲裁地的吸引力。兩家在上海市注冊的企業為盡快解決國際航線船員管理服務合同履行過程中的爭議,遵照國際海事爭議解決習慣,按照上海市制定實施的有關臨時仲裁規定,共同約定在上海仲裁。該案系全國首例涉外海事臨時仲裁案件,從雙方達成仲裁協議到作出裁決,約兩周時間就經濟高效地解決了糾紛。
調解也成為上海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不可或缺的一環?!罢{解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民主法律制度,被國際社會譽為‘東方經驗’?!鄙虾J腥嗣裾{解協會會長、浦東新區物業管理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孫曄表示。在調解方面,上海從政府到街道全面布局,持續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能級。
4月18日,司法部向上海東方國際商事調解院頒發商事調解組織登記證,這是全國首家由司法行政部門賦碼登記的商事調解組織。上海東方國際商事調解院理事長盛勇強表示,該院通過“決策層+執行層+監督層”三位一體的治理體系實現專業化運行,并設有戰略指導委員會和專業工作委員會,集中各領域專家為戰略發展提供決策依據、為調解個案提供專業指導。
徐匯區政府與區法院建立“法官指導調解”帶教機制,通過及時跟蹤調解進程,在法律關系認定、矛盾風險防范化解方面給予具體指導,對達成的調解協議進行合法性審核,及時進行司法確認。黃浦區成立“浦江和韻”商事調解聯盟,構建商事糾紛快速對接調處、“調解+司法確認”以及“賦強公證”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靠前服務提升治理溫度
良法還需善治。上海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張磊表示,要在親商護企上發力,強化服務,在暖商惠企上見實效,加大涉企糾紛多元化解力度,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參與、維護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強大合力。
“科技創新的前沿在哪里,司法服務保障的措施就跟進落實到哪里?!鄙虾J腥嗣駲z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陳子龍表示,上海檢察機關充分利用園區綜合服務功能,于2024年在全國率先建立科創園區“法治副園長”機制,力爭零距離服務一線創新主體。
所謂“法治副園長”,就是檢察官主動走進科創園區,近距離服務轄內企業,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障。上海全市檢察機關分別與28個國家級和市級先導產業、重點產業集聚的科創園區簽署合作協議,提供常態化法治服務?!胺ㄖ胃眻@長”日常履職以有效落實企業維權、線索收集研判、座談培訓講座等形式提供檢察服務160余次,從中發掘并辦理了一批侵犯國際知名品牌與本土老品牌知識產權的案件。今年3月,作為“法治副園長”,徐匯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朱慶華帶領團隊走進上?!澳K倏臻g”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與企業近距離對話,為企業解決疑難問題。
護企舉措“做加法”,讓治理溫度持續提升。自去年4月起,上海17家“藍鯨”護企工作站陸續建成。一年多來,助力警方發現并破獲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破壞企業生產經營秩序、損害營商環境的經濟犯罪案件1900余起,保護了200余個品牌的合法權益。其中,寶山區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園設立“藍鯨”護企工作站,建立一整套工作機制,設立專門聯絡員,作為靠前發現涉企法律風險的“傳感器”、企業經營法律問題的“聽診器”,打通了檢察護企“最后一公里”。普陀區“藍鯨”護企工作站多次召開助企服務座談會,主動赴企業園區、行業協會開展20余次走訪調研,發送預警提示200余條。
護企舉措不僅要做好“加法”,還要做好“減法”?!敖衲?,我們以企業感受度為中心,在優化行政檢查上出硬招,力爭讓企業有感受、感受好?!眲⒀院平榻B。上海市司法局將開展“風險+信用”分級分類檢查,對風險低、信用高的企業,合理減少檢查頻次,盡量做到無事不擾;對風險高、信用低的企業重點關注,提高檢查精準性。同時,將大力應用非現場檢查,對能通過視頻監控、自動巡查等遠程方式開展檢查且未發現違法行為的,原則上不再進行現場檢查。
針對涉企行政檢查重復、頻次高、多頭檢查等問題,上海全面應用了“檢查碼”?!耙_展涉企行政檢查,就要通過執法辦案系統創建檢查計劃。檢查計劃生成后,方可申領檢查碼。檢查碼經過推送,可以讓企業快速了解將開展何種檢查。實施過程中,執法人員必須亮碼才能進入企業?!鄙虾J兴痉ň謭谭ūO督處處長于曉瓊介紹。
工作人員的優良作風,為上海增添了一抹“亮色”?!稗k好每一個案子既要埋首細微處,力求精準把脈,又要站在大局上,注重主動作為?!鄙虾J徐o安區檢察院金融和知識產權檢察部主任、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主任武晶表示。在去年辦理的一起銀行領域“零口供”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中,武晶抓住案件的每一個細節,小到一筆咖啡購買記錄,大到涉案人員之間紛繁瑣碎的資金流水,通過引導偵查和自行補充偵查搜集了大量間接證據,構建了嚴密的證據指控體系,光是最后向法庭提供的PPT就制作了百余頁。
聚焦重點發力改革攻堅
不需要繁瑣的步驟,只要登錄手機平臺簡單操作,就能獲得一份加蓋公章的生效證明,省時又省力,這在上海法院“案滬通”平臺成為現實。安杰世澤律師事務所律師權亮羽說,“真的很便捷,我要點個大大的贊”。
在民商事案件中,一審判決生效后,律師需憑借生效證明,才能幫助當事人申請執行或辦理產權變更登記。過去,生效證明一般通過線下方式辦理,往往需要好幾天時間。上海高院大力推進“數字法院”建設,于去年年底上線“案滬通”平臺,研發“案件生效證明自助生成”等功能,以數字化改革賦能司法為民,使得生效證明開具問題迎刃而解。上海高院立案庭副庭長葉琦表示,“案滬通”是上海法院以案件為核心,為律師、人民陪審員、調解員和破產管理人等多元主體打造的個性化服務系統,不僅實現了訴訟流程的數字化、智能化,更在司法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此外,研發“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等400余個智能輔助場景,提升類案審理效率;持續升級上海法院國際商事一站式解紛平臺,為中外當事人提供更為多元高效的商事糾紛解決途徑;參與建立破產信息“核查一件事”平臺,實現破產企業涉案信息“一網通查”……各種數字化平臺讓資源“跑”起來,數智化治理助力營商環境“優”無止境。
上海還聚焦重點難點,不斷發力改革攻堅。在涉外法治方面,上海市司法局持續尋找破局之路。一是聚焦《法治上海建設規劃(2021—2025年)》《新時代上海法治人才培養規劃(2021—2025年)》涉外法治建設目標任務開展督察,推動相關規劃任務落實落地。二是對有關市級部門分管涉外法治負責同志、各區委依法治區辦主任、各區司法局主要負責同志開展同堂培訓。三是認真組織實施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基地建設課題研究,推動開展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基地總結評估,共同研商涉外法治人才培養路徑。四是通過書面調研、座談調研、專家授課、外出考察等方式,深入開展各項調研工作。
針對知識產權案件訴訟周期長等難題,上海法院推動知識產權審判提速增效。其中,上海知識產權法院著力推進多元解紛,大力深化繁簡分流,持續加強審判管理,相繼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等23家專業調解組織和數家仲裁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與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建立聯動工作模式,實現調解成功率穩步提升,案件平均結案時間由2023年的211.6天縮短至2024年的169.32天,快審團隊平均審理周期壓縮到40天左右。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裘索表示,上海法院加強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的合作對接,積極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全球治理,彰顯了上海法院的國際化視野,為企業營造了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
在上海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過程中,形成了眾多“第一”。在浦東,全國首部CCC免辦管理措施——《上海市浦東新區免予辦理強制性產品認證若干規定》出臺,包括首拓免辦申請主體、首設的便捷通道資格、首建免辦檢測試點等,不僅使研發制造企業將更多精力投入技術研發和創新,且最大限度放大政策效應,助力企業提速降本增效,為服務新企業招商引資和存量企業提質升級提供政策“金砝碼”。
在知識產權審查與保護方面,上海同樣有“首創”辦法。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余晨表示,《上海市數據產品知識產權登記存證暫行辦法》是唯一由知識產權局與數據局聯合印發的文件,作為目前全國試點省市中層級最高的規范性文件,它經過公眾意見征求和公平競爭審查、合法性審查,并經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同意。
此外,在全國17個數據知識產權試點省市中,上海是目前唯一對數據登記產品的“知識產權屬性”開展實質性審查的試點地方。與其他試點地方不同,上海在對申請登記的數據產品開展形式審查的基礎上,還會審查數據產品是否存在“實質性加工”和“創新性勞動”,落腳點在是否有應用場景、是否屬于智力成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