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找到與企業信用標簽相關結果 17篇
2024年登記在冊的企業數同比增長5.1% 企業發展質量穩中有升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登記在冊的企業數量達6122.6萬戶,比2023年底增長5.1%。
2024年10月中國企業信用指數平穩運行
2024年10月,中國企業信用指數為158.83點,企業信用水平平穩向好態勢持續鞏固。
江蘇如皋:4400余家企業信用狀況有了“精準畫像”
江蘇省如皋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陳飛介紹,該市首批以1019家規上制造企業和85家建筑企業為試點,從司法監管、行業合規、市場行為、自身素質和風險提示五個維度,將企業劃分為A+級優秀守信、A級良好守信、B級基本守信、C級一般失信、D級嚴重失信五個信用等級。去年,如皋又將3353家工業企業納入平臺監管范圍,至此全市4400余家企業信用狀況都有“精準畫像”。
安徽懷寧:企業信用“一碼修復” 讓經營主體“點信成金”
信用是企業立身之本,為更好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幫助失信主體盡快恢復正常狀態,安徽省懷寧縣稅務局聯合市場監管等部門共同打造企業信用“一碼修復”,自今年5月實施以來,已幫助43家經營主體成功修復信用,重振企業發展信用和底氣。
優化“信易+監管”模式 蘭州市營造誠信健康營商環境
6月29日,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近年來,蘭州市圍繞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以企業信用提升為主線、以信息歸集公示為基礎、以信用約束懲戒為重點、以雙隨機監管為抓手、以信用風險分類為依托,不斷優化“信用+監管”模式,著力推動市場環境、營商環境、發展環境持續向好向優。
兩會熱議|代表委員建言“深化深圳營商環境改革”
去年,深圳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三個工作方案”出臺實施,深圳連續4年獲評全國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完善企業信用、公平競爭、產權保護、個人破產等領域制度。市兩會期間,代表委員聚焦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從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創新化解涉企糾紛制度、支持企業高水平“走出去”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企業信用“一本賬” 數據管理“一張網”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是官方、權威、免費的信息查詢平臺,通過“全國一張網”,可以查詢到在我國登記注冊的每一家經營主體信用信息。
鶴壁市:推行企業信用“標簽化”管理 助力監管服務雙提升
近年來,隨著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和創業創新效應進一步顯現,市場主體數量呈現飛速增長,打破傳統市場監管僵局,建立完善高效的新型監管機制已成當務之急。因此,鶴壁市市場監管局聚焦基層監管中人少事多、任務繁重等問題和風險,創新建立企業“信用標簽”管理模式,為提升監管效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探索了一條新的路徑。
北京市多措并舉提升企業信用 降低社會交易成本
從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通過“多報合一”方式報送年報,今年以來,全市37萬余戶企業減少填報數據超過220萬條。截至目前,累計對外公示市場主體信息1.34億條,獲取企業信息更便利,社會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河南鶴壁市 :“智慧+信用”持續優化市場監管領域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河南省鶴壁市市場監管局以建設鶴壁智慧市場監管平臺為依托,創新企業信用檔案在線集成、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企業信用修復、“一碼”監管四大功能,利用信息化手段重塑監管流程,開創“智慧+信用”市場監管鶴壁模式。
國脈智庫《營商環境周刊》(第七十六期)—我國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的現狀及完善建議
《營商環境周刊》每周1期,每年48期,內容包含營商環境、互聯網+政務等方面政策、動態、優秀案例、理論探討、行業專題等內容。
廣東深圳:“喚醒”政府涉企信用數據近7億條
目前,平臺已完成與深圳市48家合作銀行的業務對接,累計推出8款征信產品,還有10款產品正在研發。截至2022年4月底,合作銀行累積調用平臺產品超2萬次,共涉及企業近2萬家,企業通過平臺獲得融資金額53.78億元。
浙江杭州:實施企業信用報告代替企業無違法違規證明改革
近日,從浙江省杭州市發改委獲悉,為發揮信用建設對優化營商環境的支撐作用,解決企業在開具無違法違規證明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問題,杭州市正式印發了《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廣應用企業信用報告(無違法違規證明)有關工作的通知》,全面推廣企業信用報告(無違法違規證明)相關應用,讓數據多跑路、企業不跑路。
一份信用報告代替多種合規證明 浦東簡化辦事流程助力營商環境優化
近日,浦東新區印發《浦東新區企業信用信息報告代替行政合規證明實施方案(試行)》,進一步便利企業上市、融資等經營活動。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實名認證查詢正式上線
自2021年11月26日起,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以下簡稱公示系統)用戶實名認證查詢正式上線。今后,社會公眾將可流暢訪問且滿足個性化使用需求,查詢體驗感將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