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7日,第二屆大數據產業應用協同創新峰會于北京隆重召開。在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電子政務工程中心總工程師劉增明發表了有關“大數據時代的政務信息共享與開放”的演講。
劉增明認為,新時代可能需要一些新的思維,在這個領域里面,要學會用電子商務這種思維來推動電子政務的改革,倒逼政府的改革。
首當其沖的就是需要信息化的協同。其次,政府已經從過去的注重與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到今天的更加注重信息和運用、整合的建設,以致于密集出臺大量政策文件,要求實現數據的共享和開放。再則,就是以人為本,懸殊管理推進數據的共享和開放。所以互聯網應該是需要一種新的思維,這里面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專家,對這個有不同的詮釋。
他談到,政府做這些東西都需要一些新的創新,所以信息化應用或者是建設必須走智能化的道路,也需要大規模地、更好地收集、分析更多的信息,更好地將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進行結合,更好地決策、更好地執行。
這是信息化應用需要走的必由之路,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大數據,未來大數據也成為國家推動經濟轉型的新動力。
以下為演講全文:
劉增明: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受大數據聯盟的邀請來參加這個會議,今天很榮幸聽到了聯想、中科曙光的領導、專家介紹了現在大數據方面的一些運用?,F在我們主要是從事,給大家做一個自我介紹,我是國家信息中心的劉宗明,原來主要從事國家政務網絡,包括內網、外網建設,現在是從事一些智慧城市,包括互聯網+,以及大數據方面的一些研究,在電子政務領域做了一些,做了大概20年,有一些心得和體會,借此機會和大家進行分享。
今天我想分享這樣幾個主題:我主要想,因為我是從事政府的信息化工作,有時候在想現在在大數據如火如荼的時代,政府有沒有大數據?這是第一點。第二,政府的大數據應該怎么做?因為我們國家信息中心實際上在20多年來一直在從事這種政府的數據,從一開始的工業普查到后來的人口普查,以及我們國家各大數據庫,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但是最終留下了什么?我們自己的口頭語叫“信心中心無信息”,我不知道在座的其他政府部門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受?
想想,阿里、騰訊他們發展才幾年,為什么他們就擁有今天這樣大量、海量的數據,而且能夠做大量這種有利于社會化的工作,這些我想可能是一種思維的轉變。因為我們有時候在想,以前到的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政府先行。但是今天看,是這樣的嗎?電子政務也是從三級工程開始到今天,也是20多年,收獲了什么?大家可能是上網方便了一些,到政府辦事容易了一些,但是是不是跟大家的理想和目標,差距太遠。大家用起來是不是還是很不方便,大家哪怕就上網找個辦公電話、找個郵件,可能都非常困難,而真正的我們現在上網購物、買東西,上網定號,這些事情在2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今天他們蓬勃發展。所以這里面就變成了電子政務,倒逼政府的改革。所以這就面臨著一種體制和思維的轉變。也就是我今天談到的,新時代可能需要一些新的思維。在這個領域里面,如何用電子商務這種思維來推動電子政務的改革,倒逼政府的改革。
其實今天我想也做到了,政府也看到了這點,在國家的這種電子政務的規劃,“十一五”、“十二五”等等一系列工作之后,今天又提出來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工作,也談到了“一號、一窗、一網”這樣口號性的東西,讓大家上網辦理事情的時候真正能夠少跑路,讓信息都跑路,讓人少跑腿。實際上也達到這樣一個目標,但是能不能做到,這可能就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個就是需要這種信息化的協同,可能主要是一些我覺得是政府的一些理念變化,所以這里面政府也提出來很多口號性的東西,也要求大家通過一些指標和績效的情況,讓大家來做一些這樣的工作。比如說各個部委現在也都開始了這種一站式的服務,梳理信息資源目錄、梳理服務目錄,圍繞老百姓的需求,開始梳理這個業務。但是我想這永遠都在路上,可能真正能達到電子商務能夠提供的服務可能是有差距的,但是已經上路了。這是第一條。
第二條,我想說的是,政府其實在這里面也不是說毫無作為,他也做了很多很多大量的工作,從最早的這種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進的工程,政府來做。到今天實際上已經開始了電子政務向社會、向居民的延伸,實際上今天已經從過去的注重與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到今天的更加注重信息和運用、整合的建設,其實這兩年國家、國外和發改委等等都出臺了,密集出臺了大量的政策文件,要求這種數據的這種共享和開放。大家可以想想,真正的這種數據,政府的數據其實有很多很多,但是我剛才第一個問題,政府有沒有大數據,肯定有一些,但是不多,政府更多是通過這種精細系化地采集一些小數據,這些數據如果能夠向社會有序地開放,甚至就能創造很多很多大量的價值,然后有一些創新性的應用。政府把自己該做的,比如說把數據采集的規范,數據采集的流程,以及數據的更新機制做好。然后把數據向社會開放。是不是能夠發揮1+1>2,甚至>10的作用。這也是今天政府實際上努力想打造這點,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今天我們與發達國家差距依舊很大,我們的工作依舊是在路上。
所以也想給大家看一下,因為我也是今年有幸的去參加了美國IBM研究會,他們也是介紹了當時APP.9V的建設,當時感覺這個思路比較領先,回來其實我們國家在這一塊的工作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實際上差距依舊很大。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我們也在這里面從今天或者從今年開始,國家在這方面也準備下重手、出重拳,來開始做這些工作。
第三項分享的話題,就是以人為本,懸殊管理推進數據的共享和開放。實際上今天我們剛才談到了,這個因為時間有限不過多的詮釋,我們可以看到短短20年,移動互聯網對我們的改變非常巨大,下一階段,我們聯想的領導談到了AI的技術,可能在各個領域更加深刻地改變我們生產、生活方式。實際上這種發展我們的這種信息也進入了極度的膨脹和爆炸時代。所以我們說互聯網應該是需要一種新的思維,這里面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專家,對這個有不同的詮釋。比如說有去中心化,因為互聯網本身就是信息的扁平化,這個帶來的去中心化的效果,自組織管理,包括在邊緣創新,或者在電子商務領域,用戶至上、體驗為王,免費。然后顛覆創新這些理念,這個在電子政務領域能不能做到?會不會做到?或者政府能不能把這些服務也做到這一點,這也不說沒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