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在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方面肩負著重要使命。近年來,江蘇省常州市兩級法院將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牽引性工程,有力護航常州邁入GDP萬億之城、推動“萬億之城”再出發。
一、將堅持黨的領導作為根本,確保正確發展方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作為業務性很強的政治機關,人民法院必須始終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的實際情況,人民法院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的重大職責更加凸顯。為此,必須不斷深化對“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等五個“必須統籌”的認識,切實用于指導司法實踐,依法妥善審理金融、知識產權、環境資源等案件,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鮮明司法導向。重點關注涉及國家政治安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影響群體利益等案件,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要時刻牢記人民法院在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經濟發展中的政治責任、法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結合實際,全面提升司法服務保障能力。
二、將抓好執法辦案作為基礎,護航企業健康發展
司法作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的最后一道防線。人民法院要堅持實地調研問需于企,找到立案、審理、執行環節影響企業健康發展的瓶頸性問題,開展專項督察,“對癥下藥”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著力提升審判質量,注重釋法說理,狠抓案件流程監控和質量評查,確保司法辦案全流程規范化,努力在“辦好案”的基礎上“快辦案”。
始終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以“如我在訴”的意識抓好執法辦案第一要務,切實提升市場主體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落實落細護航新質生產力司法意見,著力保障新能源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大項目以及合成生物、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持續助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深化執行難綜合治理大格局,完善府院聯動機制,在打擊拒執違法犯罪、查人找物、失信懲戒等方面加大力度,促推執行工作更加有力有效。健全失信行為糾正后的信用修復機制,應修盡修、及時修復,讓誠信履行者能夠“造血再生”。
三、將深化多元解紛作為關鍵,促進要素順暢流通
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市場主體有活力,經濟發展才有動力。市場主體要發展壯大,必須把更多精力放在生產經營上,發生涉訴糾紛必將對合同履行、資金周轉、貨物供應等產生一系列影響。因而,市場主體的司法需求主要體現在更好更快化解糾紛、有效防范經營風險上。
對此,人民法院要牢固樹立“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盡可能將矛盾糾紛化早化小、止于萌芽,保障市場主體心無旁騖干事創業。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融入黨委領導的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全力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運行,配齊配強專業團隊力量,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
持續推進商會調解培育培優行動,將商會商事調解組織參與糾紛解決的版圖繪就得更廣、更深,充分發揮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的溝通優勢,實現“商人糾紛商人解”。加強對基層非訴解紛力量的指導培訓,提供法律指導、政策指引和資源支持,推動釋放多元解紛效能。
對于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和前瞻性地向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參考,向相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力求達到“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四、將做強破產審判作為突破,推動資源優化配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這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騰籠換鳥”、盤活不良資產釋放生產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人民法院的破產審判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
人民法院要強化系統思維,聚焦企業挽救、資產處置、職工安置等重點工作,找準破產審判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樹立“多重整救治、少破產清算”理念,落實涉案企業分類甄別機制,對確無希望的危困企業加速出清,對具備重整價值和挽救可能的困境企業,加大破產重整、預重整等制度運用,以更低成本、更優組合推動轉型升級。
深入推進“立審執裁破”一體化機制建設,暢通“立轉破”“審轉破”渠道,持續加大“執轉破”力度,以最簡潔的程序釋放要素效能,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將環保要求作為引進戰略投資人的重要考量因素,助力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強化信息賦能,暢通與相關職能部門的信息共享渠道,擴大招商引資信息輻射范圍,推動破產審判更加智能化、專業化。加強破產管理人隊伍建設,擴大破產管理人選任范圍,以監管考評為抓手形成能上能下的競爭性制度,推動提升規范履職能力。
五、將提升履職能力作為保障,更好展現擔當作為
人民法院要始終將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抓緊抓實,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的工作格局。抽調各條線精干力量組建營商環境工作專班,分解并督辦各項工作任務,積極推廣專班工作經驗,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參與。人民法院要注重宣傳與業務相融合,挖掘典型案例,常態化開展營商環境體驗、代表委員聯絡等活動,利用新媒體平臺擴大宣傳覆蓋面,使法院營商環境建設工作的實際成效更加可感可觸,進一步增進社會各界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加大專業化法治人才培養力度,注重培養知識產權、涉外商事等領域的審判專家和領軍型法官,形成隊伍建設梯隊。突出實效導向,強化正向激勵,不斷激發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內生動力。堅持嚴的基調不動搖,以司法作風的持續向好引領營商環境持續向優。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營商環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低空經濟、民營經濟、產業發展、數字企業等領域的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資源目錄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數據智能評估系統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城市、政府和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改委、營商環境局、考核辦、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高等院校。